东莞之旅:威远炮台
2025-8-13 晴热 周三
昨天,当我们兴冲冲地来到海战博物馆,想要一睹其真容,了解那段荡气回肠却也令人唏嘘的历史时,却被附近一位善良的小摊贩告知,周二博物馆闭馆,只能参观威远炮台了。
虽然有些失望,但“来都来了”,看着如织的游人,我们还是选择参观威远炮台和附近的海景。
在即将抵达威远炮台的路上,经过了海战博物馆,但铁马横亘在面前,周二闭馆的通知就那么静静地展示在每一个经过她的游客面前,让大家感到了遗憾,我也只能掏出手机,拍下她的外观,想着下次有机会再带宝贝过来一探究竟吧!
继续往里走,根据提示牌,经过又一道铁门之后,左边一段斑驳的土墙就已经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不易。
炮台位于珠江入海口,潮来潮往的海水,见证了那段不堪回忆的岁月。
炮台展示的炮不算多,但每一个都承载着那段厚重且沉重的历史。老爸饶有兴致地摸一摸大炮,再看一看关于炮台的介绍。只不过老爸的视力已经无法看清牌子上的文字,我便逐字逐句地读给他听,老爸听后点点头,说可惜这样的大炮也没能阻挡国外的侵略。
的确,在我看来,每一门幸存的大炮,在那个年代来说虽然谈不上先进,但如果统治者们能和这些海战的大小官兵们同仇敌忾,充满斗志,我想我们国家的历史会不会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但历史从来没有假设,也不允许假设。炮口正对着不时卷起浪花的海水,似乎在对我说,没有如果,没有如果,这是历史的必然。
威远炮台左边是一溜儿土墙,右边则有多个炮口。炎炎夏日,站在炮口掩体里,一阵阵清凉的风吹得浑身大汗的游客甚是惬意。但当初,操纵这些大炮浴血奋战的官兵们,一定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会成为旅游景点,而有些游客,就那么自然地将喝剩下的饮料扔在一旁,自顾自地离开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我不禁皱了皱眉。
炮台并不长,地面也不是很平顺,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爸不太容易,但好在均能安全通过。
出了威远炮台,不远处就是横跨珠江口的虎门大桥,宽阔的珠江入海口便映入了眼帘。
这里有绵延一公里多的广场,参观完毕的游人们或坐在树荫下小憩,或与家人朋友漫步其中,享受着夏日美好的时光。
在停车场附近,有一个观海平台,老爸和外公都说不想去看,我便将轮椅推到树荫下,去到平台上走一走。天气实在太热,猛烈的阳光晒得我皮肤发烫。我照了几张不远处虎门大桥的倩影之后,便逃离了平台。
附近有一处背阴的海池,距离修建的平台有四五米的距离,里面有很多游客入海纳凉,小孩子居多。其中有四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约定一起站在平台边缘往池子里跳,并说,谁不跳谁输十元钱。
结果,其中三个蹭蹭蹭的跳了下去,只剩下一个戴着泳圈的男孩子,想跳又不敢跳,之前跳入池子里的三个男孩子都在鼓动他赶紧跳,说再不跳就不是十元钱,而是三十元了!
尽管如此,那男孩还是犹豫着不敢跳。其他三人没法,只好又湿漉漉地上来,演示给他看怎么跳,最后在另一个小伙伴的帮助下,终于鼓起勇气跳入了海池中。
在停车场旁边一个小摊每人要了一碗汤粉,解决了肚子问题之后,我们便驱车返回广州。至此,比次短暂的东莞之旅便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