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没病,他只是不想被打扰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宝妈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
她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状态,让她很心疼。孩子属于内向慢热型性格,在学校几乎都是远远地待在一处,和其他孩子没有交集,也没有融入大家的队伍,所以她很心疼孩子,就找老师了解情况。
老师是一位德国老师,她问老师:“孩子总是一个人玩吗?”老师说,也不是,偶尔会和小朋友在室外玩,但是只有几分钟时间就回到教室了。妈妈希望孩子能融入大家,和大家一起玩,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可老师反过来跟她说:不舒服的只是你们家长啊。
这位妈妈说,老师的一句话让她茅塞顿开,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判断,并认可了老师,而孩子后来在学校因为渐渐熟悉了环境,也融入了集体。
生活中,性格内向慢热的孩子还真不少,这类孩子似乎也不受人“待见”,大众习惯把这类孩子的性格评价为“不正常”,或者“待改造”。可是深入了解这些孩子以后,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喜欢独处。
青儿就是喜欢独处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她总是安静地待在人群中,从来不主动跟其他小朋友玩,可是其它小朋友也不排斥她,会主动靠近她。在整个幼儿园,我也曾经焦虑过,我自己的性格也不是很积极,也一直属于“被批判”型,所以我也担心孩子和我一样。我试过跟孩子沟通,鼓励她和大家玩,也讲过大道理,但是都没有用,孩子仍然安静地做她自己。
一直到小学,孩子都不会主动与人交往,老师也经常找我反映情况。所幸的是,我并没有认同老师们的评价,也没有对孩子造成干扰,否则以孩子内向敏感的性格,可能早已被负面评价淹没,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不能接纳孩子慢热的父母有两种:一种是性格开放型的父母,因为自己具备了好的性格,自然不能接受孩子慢热;另一种就是内向型父母,内向不属于世俗意义上的标准,所以父母自己也“嫌弃”。我一开始就属于第二种类型的父母。
内向型父母不接纳孩子的性格,其实是不接纳自己,而外向型父母不接纳孩子的原因也许是想改造孩子,不允许孩子做自己。
性格好不好,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看这个人能否自洽,在集体和独处时是否都是松弛的,愉悦的。当然,没有人能做到完美,所以外向性格也不一定好,内向性格也不一定不好。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应该是——这个人是否能与自己独处。
青儿在学校和在家判若两人,在家和妹妹打打闹闹,和喜欢的弟弟还有舅舅都能疯玩,完全没有学校里的“一本正经”的模样。所以老师再来反映,我会说,孩子很正常,只要她不害怕学校,不排斥上学就没问题。父母不觉得孩子有问题,孩子就没有问题,因为有的问题是父母无意间制造出来的。
如果性格内向的父母,就会有深刻的感受,内向不是不想表达,而是不善于表达,或者就是不喜欢表达。如果遇到喜欢的人,内向性格也会主动靠近,也会敞开心扉。之所以会变得被动,也许是早年的表达欲望被压抑,又或许天生就不爱表达,善于倾听。能有什么问题呢?善于倾听不正是人际关系追求的目标吗?
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会趋利避害地做选择,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好的感受,什么有利于自己。所以,焦虑都是父母的,孩子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好。孩子喜欢自己的状态,做自己,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