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成长励志读书

使用我们聪明的大脑——读《思维导图》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21人  木羽星球

文|去撒哈拉吧

使用我们聪明的大脑——读《思维导图》

我们都拥有杰出的大脑

《思维导图》

作者:东尼·博赞 巴利·博赞

我花了四十分钟阅读了《思维导图》的前三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在思考我该如何回答问题、写笔记。与此同时,我还希望能学以致用。

这时候我在思考的过程中,使用了大脑的五个功能,同时这也是思考的一个宏观性的思维过程。

大脑的五个功能:接收─保持─分析─输出─控制

1.接收:拿起书,看着翻译成中文的文字,眼睛便像照相机一样立刻将影像传输到大脑。

影像即信息,运载信息的脑细胞中的神经键与另个脑细胞的神经键相连,当电脉冲经过,便把信息传递过去。

就像墨水滴入水中扩散开来,信息在头脑中传播,是比物质扩散更精细更准确的一种行为。

2.保持:指记忆,包括固位(存储信息的能力)和回忆力(可以调取存储信息的能力)。

当我的大脑将我的眼睛所传输的信息接收之后,第二步便是将其储存起来。找到相应的“储物柜”,摆放好,以便我后期可以调而用之。

3.分析:辨认信息和信息处理。

信息存放好的同时,大脑便在分析,哪些数据是重点,哪些字符只是辅助我理解全文。

大脑在不断地提取要点,根据之前所学的经验基础来判断符合我自己情形的知识点。

在读书之前,我看了几遍问题,于是大脑根据问题也在筛选它需要的信息,来完成它被分配的任务,提取我的问题的答案。

4.输出:任何形式的联系或者创造性的行动,包括思维在内。

现在的我在使用三种输出形式:

在脑袋里构造大概的笔记内容与重点

用文字来表达

头脑在不断重组和修订信息

5.控制:指所有精神和身体功能

大脑现在正在控制我的思维不要跑题,正在提醒我自己“没完成任务不要看朋友圈”,正在鞭策我“好好思考,好好利用聪明的大脑”。

使用我们聪明的大脑——读《思维导图》

主流线性笔记的缺陷

字数多
颜色单调
逻辑思维不强
让大脑疲劳
易遗忘
不便总结
不利回忆


会厌烦做线性笔记吗?

会,因为做起来似乎不太有效果。

做笔记主要是为了记忆(还没有到达作者所说的“创造性思维”的境界)。

目前我使用的记忆方式,如读书,主要是通过写笔记的形式来完成的。

但是写读书笔记并不是简单将作者观点提炼,之后总结出来。而是尽量提取出对自己有利或者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整理与加工,写出自己的思考,化为己用。

通过“化为己用”或者“立刻学以致用”,我发现这对于我的学习有利。就像雕刻一样的,我又将“影像”,二次传输入“大脑”处理储存起来。

我所欠缺的就是系统地,将所看所学转化为内里的能量存储在脑子里,之后加以控制,转化为我的能力。

比如思维导图,真的挺厉害的。在逻辑思维方面,近几年退化不少。

之前我会特地玩数独游戏,通过数独来训练自己的头脑灵活性。现在的思维导图将更全面地帮助自己训练自己头脑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感。

一定一定找时间好好学习思维导图,多写多画呀。

发散思维链接“效能加油站”

高效能
正能量
影响力
创业机会
精进圈
团队
认识自我
认知能力
心理学
知识与爱
领导力
好父母
和谐家庭与社会
绿色

感恩遇见!

使用我们聪明的大脑——读《思维导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