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有效人际关系

到底想要什么呢?

2019-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秀美心理咨询师

心里想什么,眼里就有什么。越来越体验的这句话是正确的。

在周一晚上开会的时候,有一位小伙伴把她的曼陀罗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她说那幅作品是和她那一天的经历有关。作品中有三个小人,我问她哪一个小人是她?她说她觉得那个最胖的是她。当时她的语气是非常肯定的。

我就质疑她,你为什么觉得最胖的那个小人是你?

她说,我就是挺胖的呀,我也是我们三个人最胖的呀!

转到

当时,开会的小伙伴中有一位小伙伴,从体型上来说,她俩是差不多胖的。但是那位小伙伴的脸型看着要比她圆润一些。经过体重的比较另外一位小伙伴要稍微沉一点。我就质疑她,你看,你们俩相差了5公斤,人家没觉得自己胖,或者说人家可能也觉得自己胖,但不觉得胖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儿也不觉得是特别在乎的事儿。你为什么觉得你是胖的呢?

这位小伙伴又说,我那些姐妹她们也说我胖呀,也说如果我再减肥就会成什么样,我今天去买衣服,我也觉得自己有点胖,如果我再瘦一点,我可能就会买到更合适的衣服。

我又问了一遍,你是不是不接受自己胖呀?所以你特别想减肥。

是呀,是呀!她连连点头。

然后我又说,你看你跟另外这个小伙伴相比较,你们俩的年龄是一样的,你的体重还比她轻一点,她的脸比你的脸稍微圆润一点,可是你看看你,从你的面部看整体的状态,你是不是要比她显得成熟一点,长得着急一点?

她认同地点点头,另外一位小伙伴也认同地点点头。

是的,为什么我们的年龄一样,体重也差不多,也都走在学习,自我成长的路上。可是一个人却比另外一个人显得要老成一点呢?这一份老成是来自于什么呢?

那么一个人的长相,到底是由什么造就的呢?既有生理的原因,就是我们可能会遗传了父母的相貌。可能我们的父母就长得比较老成,所以我们可能与父母是相像的。也可能是后天的环境塑造了我们的长相,比如在农村和在城市的同龄人会明显的看到他们的容颜有差异,因为风吹日晒经历是不一样的,大自然塑造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无常经》中说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相由心生,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相貌与我们的心是有关的。那么我们的心能感受到什么呢?能够包容自己吗?有容乃大,我们能容的下吗?不能接受自己胖,就真的不胖了吗?

前天还读到李老师的文章《反向认同:父母与孩子的明争暗斗》,其中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真想让他们体验一下,如果喜欢吃鸡蛋,一日三餐和加餐也都是鸡蛋,鸡蛋,鸡蛋......如何?更深层的原因是怕说出来,他们不悦。这些父母极度自恋,精神分析认为自恋迫使他们在潜意识里与孩子保持这捆绑式的链接。为了自由和成长,孩子所选择的是一条反向认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挣脱,长大后才能成为父母不一样的我。

我觉得,这是有类同的,我不愿意自己胖,不喜欢自己胖,在潜意识深处可能与胖就进行了捆绑式的链接。对,最后潜意识选择的就是反向认同,变成了真的胖。而且因为不喜欢自己胖,时常嫌弃自己胖,内心是有冲突的,这份冲突会带来负性情绪,让自己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有些“狰狞”。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材,好身材可能会有好健康,也可能会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这是正常的,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如何管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如何管理好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呢?

好美!

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目标。

有明确的目标很重要!比如我要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首先需要正向的表达出来,比如我想在别人的心中留下温柔、大气、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形象,比如我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博学多识知性的淑女形象等等。只有正向的表达出来,才有可能进而管理并做到。可是现在有些人却没有办法正向的表达,在表达的时候都是说我不想胖,我想不紧张等等。

那不胖是什么呢?不紧张是什么呢?只有表达清楚才有可能做到。

在家庭教育中也是这样。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也会说,你看你又不好好学习,你又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总是在表达作为家长不想要的,但我们到底要孩子呈现一个怎样的状态呢?到底想要他做到什么样子呢?您会正向表达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