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书房里,做自己的王
几乎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有书房情结,就如同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有故乡情结一样。
没有书房的人,把拥有自己的一间书房当成一个美丽的梦想,在闲暇之余,竭力想象着未来书房的模样,怎样设计,怎样装饰,怎样摆放书籍,都要反复酝酿,用心筹划。
已经有了书房的人,常常思考怎样让自己的书房变得更加完美,精挑细选自己心仪的图书,不辞劳苦地买回来,心满意足地放进去,然后沉浸到与书为友的日子里,流连其中,偃仰啸歌,体验着书房带来的甜美滋味。
魏小河说:“人生如大海,书本是一叶叶小舟,而书房,是所有爱书人的岛屿。在这个岛上,既有太空文明的基地,也有繁杂无解的迷宫。”一叶小舟,行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难免会疲惫,这时候需要有岛屿可以停泊,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调养身心,然后精神抖擞地踏上下一个旅程。
魏小河是一个深得书房三昧的读书人,他真正体会到了在这个岛屿上独立为王的感觉,他对我们这些爱书人说:“享受读书是一种乐趣,享受书房是另一种乐趣。”
如果有机会去师长家里做客,我最想看的就是书房。2008年写硕士论文时,有幸和师妹一起去了导师家里,接受章先生的当面指导。
那是我第一次去师长家里,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恢宏的书房。
一进门我就被惊艳到了,三十多平米的大客厅里,三面墙都是红木书柜,书柜里装满了书籍,整齐而气派,我贪婪地打量着老师的书房,眼里充满了艳羡。毫无疑问,它奠定了我心目中对书房的美好印象,以至于我对书房的定位从那时起就定格在了这个高度上,心里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要拥有这样高大上的书房。
在一间书房里,做自己的王随着自己参加工作,成为上海租房客中的一员,看着四五万一平米的房价,两三千不止的房租,四五千的工资条,我才明白在这个城市拥有一间书房该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不要说我这样的工薪阶层,就是大学教授也不知要奋斗多少年才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
流逝的岁月将导师家的书房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剪影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现实里,我心心念念的只是能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伴随着上海房价的不断上涨,我的书房标准也逐年降低,先是在出租房里有一个简单的书柜就好,于是我跑去宜家买了一个身材高挑的单格子书柜,把四五十本书庄严地摆进去,这些书充实着我的业余时间,滋润着我的精神生活。
后来,在不经意中遇到了有缘人,喜结良缘后在上海的家里有了一角阳台书房。虽然不是独立的房间,但三四平米的空间里已经有了正规的实木书柜和书桌,我可以在房间的这个角落里读书、写作、办公,初步满足了我对书房的渴望。
也就是在这以后,我的工作也由教书转变为做书,不论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出于个人兴趣,原本被压抑的购书欲望被全部激发出来,一发不可收拾。边读书边买书边做书成了我工作生活的主旋律,书成了与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如今,阳台书房被我装饰得温馨舒适,好多好书被我请到了书柜里,成为我的座上宾。每天我都要挤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与这些智者做精神上的交流,在这里,我享受着“占山为王”的幸福和快乐。
书房作为一个物理空间,它为喜欢读书学习的人提供了独立自由的良好环境,不过说到底是“面子”系列,其中最重要的因子是身处其中的书房主人。他对读书学习这件事的理解程度、实践程度,会直接影响书房的利用效能。正如刘禹锡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很多学者教授、知名大家并没有高大上的书房,甚至没有像样的书房,但他们却能够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来,有的是学术论著,有的是文学作品,将自己的智慧奉献给全人类。
我们需要培养勤于耕读的意识,需要练就学术研究的真本领,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偶尔的点缀,更不是用以炫耀的资本。
没有书房创造条件也要读书,有了书房要懂得珍惜,利用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