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呼唤 儿时的伙伴

2022-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嫣燃

《家长心理学入门》读书笔记Day 9

进度:第8章-同伴关系

金句: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爱因斯坦

摘录:

儿童人际关系分类

美国学者哈.吐普将儿童的人际关系分为两种,垂直关系水平关系

垂直关系是指儿童与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和权利的成人的关系,如儿童与父母或老师之间的关系;水平关系是指儿童与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的关系。

水平关系可以为孩子创造一种与垂直关系完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孩子学会如何正确的与他人平等交流沟通,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

亲子关系vs童年人际关系

美国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舒茨提出,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

童年的人际关系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息息相关。舒.茨认为,根据父母对待孩子的不同方式,孩子将表现出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

如果童年时孩子与父母交往少,孩子被冷淡对待,或者经常面对父母的训斥,那么孩子就会出现低社会行为。(“离群索居”)

如果孩子对父母表现的过分依赖,独立自主能力差,或者孩子从小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那么他长大后容易形成超社会行为。(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孩子与父母在生活中能够适当沟通,彼此理解。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民主式的人际交往关系。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同伴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与父母的交往,在其人际交往的比例逐渐下降,而与同伴的交往则逐渐提升。

事实上父母与同伴的作用是互补的,父母对青少年的影响将持续存在,如果父母能够给予青少年力量,并引导孩子建立正确价值观,那他的同伴关系会发展得更加顺利。

互动链接

  儿子今年12岁,9月份升入一个全新的六年级新班,开学后快两个月以来,主动和妈妈提及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好朋友

  周末想要请朋友吃饭,到家来玩、甚至住;也期待好朋友请自己吃饭,可惜答应了他的好朋友两次爽约。

  今天从儿子口中听到一个新名词:偷朋友;大致是A和B本来是好朋友,C也成为了A的好朋友,但C后来让A失去了B.让B成为了C的好朋友。一个“偷”字表明了同学们鲜明的态度。

在儿子成长交友的道路上,妈妈努力做好一个观摩者、指导者,支持者;同时努力“稳固”自己同样作为孩子朋友的吸引力和价值点,比如听他兴致勃勃地讲游戏,自己可能全然不知。

忍不住提醒天下父母,珍惜孩子“需要你”的时段,因为你无法阻挡或延缓他们迫不及待、渐行渐远的成长步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