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培养研究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0-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优塔教育

1、定义

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高校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此处的联合培养是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合,并不是导师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国家积极鼓励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2、分类

联合培养主要分为中外联合培养和国内高校联合培养两种。我们此处主要讲国内联合培养的模式。

中外联合培养:首先是中方导师、外国导师与研究生一起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实验及部分课题研究在国内实验室进行,对课题中的难点和国内无法测试的数据则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

国内高校联合培养:解决了许多现实的问题,使高校之间的师资、学生、教学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有了这样的后盾,高校可以共同承担一些大型的、有难度的课题,学生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题中来。

3、学历学位证书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和普通硕士证书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毕业时只发放自己学校也即是招生单位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不会发放联合培养教学学校的证书,当然很多联培单位没有授予权,更无权给你发放证书了。

4、联培缘由

招生单位因导师、资源不足等原因,将部分研究生课程委托其他学校教学和培养,共同完成培养任务,顺利完成学业,其有联培的需求。

联培单位为加快学校学科建设步伐,培育合格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为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造条件,学校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到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为了学校能按计划申报和尽快拿到硕士学位授予权,其有联合培养的动力。

联培先决条件:联培单位教师先被其它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聘任,担任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然后再开启联合培养研究生。

5、联培主管部门

科研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工作处等。关于各联培单位相关政策规定及培养模式等请联系上述主管部门。

6、联合培养方式

这个具体要看招生单位与联培单位签订的协议内容,还要结合各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来综合看,没有统一标准。一般会采取“1+2”培养模式,即第1年在招生单位完成课程学习,第2、3年在联培院校完成专业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导师所依托联培单位二级学院为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创造条件,协助研究生完成助教经历等相关实践环节要求,落实研究生实验创作等场所,督促研究生遵守科研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规定等。

7、奖助学金及培养经费补贴

一般与正常研究生一样,具体由招生单位与联培单位、联培单位二级学院与项目组、导师等完成对接。说白了研究生培养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虽然你认为很多时候是给导师打工,充当“免费或廉价劳动力”的角色,但这个相关经费的划拨是确实存在的,各单位也有所差异。

某种程度上来说,一般联培单位为鼓励考生报考,甚至会提供较多的优惠政策,如免收校内住宿费,报销一定比例往返交通费等。

8、其他

有些些联培单位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或创作按要求署名联培单位导师姓名及单位名称。甚至研究生在联培单位学习期间取得的其它成果,如系在联培单位导师指导下取得,署名联培单位指导教师及单位名称。这是与其他正常硕士生有所不同的。

9、结语

联合培养研究生其实并不是新鲜事,很多单位都长期存在这样的合作,如浙江省内浙江外国语学院、嘉兴学院、台州学院、衢州学院等学校均有联合培养项目。

近年的也有,如西湖大学与浙江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等,但这种合作模式毕竟是少数,多数是联培单位水平或层次相对招生单位来讲较低,暂无学位授予权,学校平台也与招生单位有一定差距,所以报考报考相对较少,很多联培单位会积极鼓励本校学生报考联培项目,同时想方设法吸引其它生源,保证报考人数达到一定规模。

对于考生来讲,一定要在报考或调剂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清楚各单位联培的具体要求和培养模式,提前做好功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