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随笔散文

寒衣烟火

2024-11-01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雪林

   

当时只道是寻常

     

      晚间路口烟火点点,从前只觉得惊惧和淡漠,只想早点归家,不扰他人。今日下车走到路口看到他,默默整理好背包,虔诚的蹲下,一起将物品整理,一张张一页页,轻轻放入,看着火光燃起,看着火光渐熄。仿佛所有的哀思和敬意都在烟火中传递,传到了虚空的境地。

      前几日孩子问我,他们在做什么?我以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孩子:“天冷了,我们得穿厚衣服了,我们离去的亲人们也该添加新衣了,所以我们给亲人们送去我们的敬意。”

寒衣节

中国传统节日

    百科有讲: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衣节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孝顺传统。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人们从什么时候觉得亡魂不那么可怕,一是不做亏心事,一是自己亲近的亲人离世,是需要亲自祭奠的亲人。你只能在亲自参与的仪式氛围里,在真正尊敬哀思时才能知晓当时心境。才是文化血脉的觉醒和传承。

      从前有写过:愿遇假,愿归家,坟前香烛见。二十天前,亲人再入梦中,于是和家人一起假期归家,再次践诺。当日原野茫茫,寒风呼啸,空气微冷刺骨,我们燃起火光,仿佛和亲人面见絮叨,满是敬意和追思。因为担心寒风将火光吹散遍地,于是我立于上风向挡住吹来的风,后多日头略痛,戴帽数日,然并不悔。敬畏死生方能敬畏人生。侍死者如生者仿佛有了具象化。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珍惜当下,把握点滴。还是会想起阿勒泰里说的去生活,去爱,去度过。我想说去努力,去做,珍惜每一个身边的当下,身边的人和事。岁月神偷岁月奇迹,一切都是时光的印记。爱与恨,烦与愁不过是当下心境。庸庸碌碌中不知该怎样过自己的一生,那就去做点什么,认认真真工作,认认真真思考,认认真真去爱,认认真真去做点什么。反正一切都得盖棺定论,那就在盖棺前过点自己不遗憾的人生。

        小时候总是在梦中梦见捡到大把大把的钱币,开心极了一拾取一路开心,后来再大一些,梦里拾得的钱币不再那么真实,再后来就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梦。有人告诉我,那是前世记挂我的亲人在给我送牵挂,后来再也没有了那就是记挂我的人也离去了。这真是一个悲伤的解释。悲的不是没有钱币可拾,而是永远的被忘记,人间最后的痕迹是牵挂。好在这一世我又有了新的人生,在成长,在活着,在爱。被爱,被牵挂。会喜怒哀乐,会成长奋斗,会思考万物。如果人间有轮回,好好活着,过好当下,挺好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