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跑姿都很美,当然,正确的跑姿也有四大衡量标准
短跑、跨栏跑、中长距离跑直到马拉松,不同类型的跑步有不同的姿态标准。
作为一名大众跑者,这里只谈3公里以上的日常跑步。
同样每周跑三五次,每个人跑步的目的不同、各自的身高体重不同、个体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性不同,跑步姿态自然也不一样。
前些年,看到有的跑友跑步时含胸弓背、身体前倾得特别厉害,我会很担心;听到身后脚底狠狠地拍打地面发出的啪啪啪的脚步声,我会忍不住扭头看看;发现有人左一脚右一脚横着往前跑,我会跑上去提醒。
后来,随着接触的资深跑友(尤其是跑过几十年的老年跑者)越来越多,我开始明白:只要能够跑起来,只要能够享受跑步的愉悦,每一种跑姿都会很美。
比如,只是慢跑而已,只是随心所欲地跑上半小时而已,这个时候,跑姿真的没那么重要。只要跑着不别扭,只要身体协调,怎么跑都没关系。
话虽如此,在跑了五年之后,我越发坚信,正确的跑姿最潇洒:它可以让我们跑得更安全、更轻松、更高效、更长久。
安全,轻松,高效,长久,这是我衡量跑姿正确与否的四大标准。
一、什么样的跑姿更安全?
安全意味着尽可能不受伤,与跑姿相关的主要包括摔伤、关节扭伤、肌肉拉伤。
1、抬头平视前方。我把很多人心中最小儿科的一条视作保证安全的第一条。这一条意味着要保证最开阔的视野,对路况和眼前发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意味着不会转头向后看导致身体扭转重心摇晃而摔倒;意味着不要低头导致背部脊椎上方弯曲进而躬身驼背。
2、脚掌与地面的距离越近越好。脚从空中落向地面,距离越近越能保证膝关节和踝关节处于微微弯曲的状态,减缓关节压力,更好地吸收地面反作用力;相反,距离越长,对关节的压迫力量也就越大,受伤的风险急剧上升。这就要求我们跑步时身体的高低起伏要小,膝盖不能抬得过高,步频要快,不让身体往高处窜。
3、不跨大步,严格控制步幅。跨大步既容易导致腿部肌肉拉伤,又容易把胯部当成发力点,不能充分调动全身力量。
4、要么前脚掌着地,要么全脚掌着地。走路可以脚后跟着地,跑步则不可。一是因为脚后跟的血脉神经很多,长期压迫甚至会影响视力;二是脚后跟着地的震动最大、冲击力最大、缓冲效果最差。最好是先用脚的中间部分接触地面,然后滚动到前脚掌。我常常喜欢在着地时把脚指头翘起来,只有快跑才直接用前脚掌着地。
二、什么样的跑姿更轻松?
1、挺直腰板最省力,耳肩髋保持一条直线。挺直腰板能够保证重心稳定,如果重心不稳甚至左右摇晃,跑步时就要浪费大量力气不断微调。
2、全身放松很重要,绷得越紧费力越多。头肩颈放松,不可僵直,跑累了可以晃晃肩膀;双臂放松自然摆动,不要夹得太紧,也不要过于向外摆臂;双手自然张开,可以微微用力,但不可紧握拳头;双腿肌肉放松,自然前迈;放松才能让膝关节和踝关节保持良好的活动度。
三、什么样的跑姿更高效?
1、依靠核心力量驱动的跑姿。收紧腰背部肌肉,保持髋关节的稳定性;进而,腰部的核心力量推动着髋关节和小腹往前送,重心自然向前,身体为了防止摔倒自然而然地跨出脚步。跑步时假想有一只手推动着自己的腰,寻找小腹往前送的感觉,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跑步时可以调动全身更多的力量。
2、着地点在身体重心正下方的跑姿。送髋送小腹,身体自然前倾,重心靠前的同时腿迈出又落下,着地时,脚应该在身体重心线的末端,头部、臀部、着地的脚三点成一线,这是最理想的。如果着地点在身体重心的前面,则形成制动效应,刹车减速浪费体能;如果着地点过于靠后,步频跟不上,那就得绊倒。记住,带动我们向前的是身体的核心力量,是身体的中心轴,因而,身体的重心始终在两腿之间。事实上,优秀跑者总是步幅小、步频快,始终保证身体重心在着地点前面一点点。
3、依靠惯性驱动的跑姿。正确的跑姿都有一种滚滚向前的感觉,摆臂与步伐协调一致,每一步的着地点正好与重心一致,没有过度的上下运动,更不会左右摇摆,每一个动作都显得轻快流畅,全套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一丁点体能浪费,一切刚刚好。
四、什么样的跑姿更长久?
刚开始练习跑步时,一旦跑起来,立即就会觉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后来,跑快了,我们时常会觉得,腿还有力量但呼吸跟不上了。所以,在前面三大标准基础上,我一定要加上这一条:只有最有利于呼吸的跑姿才能跑得更长久。
除了保持相当深度的呼吸、有规则的呼吸,我们还要注意:
1、保证胸腔打开,不影响呼吸效率。比如,让肩部相对后移,稍稍收缩肩胛骨。
2、保证呼吸道畅通,不要边吃东西边跑步,少说话,头部不要后仰。
3、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点,同时,不断改变关注点,推迟疲惫感的到来。比如,可以在某段时间加大手臂来回摆动的幅度,既增加前进的动力,又强化呼吸的力度。
跑得更安全、更轻松、更高效、更长久,这是我选择的跑姿标准。是否适合正在阅读的您,需要练习一点时间才知道。
还是那句话,身体天生有一种不断调适、自我优化的能力,只要跑起来,自我感觉很舒服,跑姿就不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