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书种多 终有岁稔时
子由先生讲:“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岁省事有奇功。”其大意为:早年读书似乎没有深刻理解的地方,但是在晚年审查事物时却发挥了奇特的功效。重读此句,将它理解为“早些时候所阅的书籍,会在你的生活中,不经意间发挥它潜在的作用”似乎更为妥当些。
年少时,阅读可以擦亮朦胧的未来;年老时,阅读可以重温生命的况味。
在诸多事物中,书籍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有的书看似浅薄但却隐含深意,有的书看似高深实际是无病呻吟。身边的书分门别类,数不胜数。有些拿起便叫人爱不释手,有些确是形同鸡肋,更有甚者仅仅是顶着“书籍”的名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尽是糟粕其中。一本好书,每每捧起便会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亲切之感,其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更是无语多言。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造。如何去锻造自己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平庸,而阅读是锻造生命的重要方法。何谓平庸?余秋雨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做出了精到的解释。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他们甚至乐于享受他们的生活。平庸者看谁都是平庸的,他们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无感于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含义的丰富。他们目力所及的远方算不上是未来,他们体会不到思想的精彩和生活的斑斓。平庸者喜好简单的满足,因此平庸者的队伍总是相当的庞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而书籍,恰恰具有这般神奇的功能。方寸书籍,包罗万象。它能够把你未曾走过的万里长路、沿途美景刻画给你,它能把先人的智慧与美好浇灌给你。一个人的生命短短几十载,居然能有机会去参透古今,这种奇迹能够在人类的身上发生,多半要归功于阅读和书籍。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思想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这种热爱怕是平庸者所感受不到的。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一个阅读者所看重的不是书籍包装的精美,真正吸引他的是那些不论身处何地都会熠熠发光的箴言。虚假的阅读者永远只是做做样子,面对厚重的套书他会心生胆怯、望而却步,面对精简的册子他又会不屑一顾,不愿拿起。一个纯粹的阅读者亦是一位深刻的冥想家,他有足够的耐心让自己安静下来。泡一盏香茗。慢慢的,他会进入到小说跌宕的情节中去;不论是华丽抑或是朴实的散文里,他都能找到生活的影子;诗集让他穿梭千百年的光阴,与无数繁星照面。
“腹有诗书气自华”绝不是空穴来风。一个常读书的人亦习惯于将自己看的平淡,他会说、会笑,但言行举止总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他读的书会潜移默化地融入他的生活,人们常说的“气质”大抵来源于此吧。
无数人长久的践行让真理愈发的明显,书籍的文明是一种热气腾腾的创造状态,总是给予人一种愉悦的力量。这是对读书人的莫名的滋养,让人在长久的深思静读后舒展筋骨,在漫长的岁月中找寻乐趣,周身舒畅。
读一本书,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