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做一个懂事的人
我走过昏暗狭窄的林间小路,空气中弥漫着白色的大雾,我来来回回地走,想冲出这团雾,却始终在原地徘徊。我急切不安,慌乱惶恐,到最后,渐渐平静麻木,接受现实。这是我的一个梦。梦里,我被束缚住了,挣扎许久,但一直没有走出那团雾。
我从梦中惊醒,躺在床上,脑海里一直浮现梦里的画面,再无一丝睡意。我想起前几天家庭聚会时,长辈们对我的夸赞。他们面带笑容,朝着母亲和父亲一直说:“你们家的女儿真是乖巧懂事,学习家务都不用操心,这孩子从小就乖啊,将来更是会越来越有出息,你们真是好福气啊,教出一个这么好的孩子。”父母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满足,嘴上却又客气地回着:“哪有哪有,我们家这个也是运气好罢了,你们家那个孩子才是真的好啊。”我走出房间,回头看,里面所有人都挂着一张满是笑容的脸,每个人都很开心,只有我觉得尴尬和无聊。
“你已经这么大了,该懂事一点了。”从小到大,这是母亲对我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总是会以这句话要求和督促我。就好像,在她心里,我一直是一个长大的状态。她总是希望我能做到超出我这个年纪不能做到的一些事情,她想让我再优秀一点,更优秀一点。虽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优秀。可是我的母亲却一直盼望着我事事都能做到完美。
或许从出生开始,我的身上就被贴上了“要懂事”的标签。我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大姐姐的身份带给了我一些我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人们都说有弟弟妹妹的孩子总是比别人要更早熟,更懂事一点。这句话放在我身上,也确实很贴切。
无论什么时候,我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去某个地方玩耍,母亲总是会在我收拾整齐即将踏出家门时叫住我,往我背包里面多塞一些零花钱,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绽放喜悦的笑容,母亲就会犹豫地说一句:“要不带上你妹妹吧,她一个人在家也无聊。”母亲话音刚落,我就明白了她给我多塞零花钱的意图。然后我的脸便会立刻耷拉下来,不耐烦地说道:“上次不是刚带她出去玩过嘛,为什么这次又要跟着我啊,带着她出去,我还得分心照看她,那我还怎么玩啊?”被我拒绝后,母亲总是会装出一副很难过的样子,然后开始跟我打感情牌,语气低低地说:“反正你们都是小孩,带你妹妹出去玩正好可以多个伙伴,不会很麻烦,再说了,她是你妹妹,你要多多陪伴她呀,乖,懂事一点。” 尽管心里再不情愿,但到最后妥协的总是我,因为我“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
无论妹妹怎么弄乱我的房间,搞不见我的东西,我都不可以发脾气,无论有多生气,有多难受都不可以骂她。因为我是姐姐,我要懂事。身为姐姐,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大概就是“你要让着妹妹,你要懂事。”这句话在我听来简直就是警钟。
在母亲的希望下,我总是会更加努力的去完成我要做的事情。在幼儿园人家光着屁股在院子里撒泼玩耍的时候,我坐在课桌前,小小的手握着细长的铅笔不太稳地写着拼音,或者看着报纸努力认识几个字。
等到了小学一年级,老师们谁见了我都爱,理由是教我不必太费心思,又或许是在妈妈的带领下嘴甜得很,见了人就喊上一声。我的第一份夸奖便是“这个女孩好乖好懂事。”
即将升上三年级的那个暑假,我透过妈妈提前借来的课本学起了英语。在跑行程的路上,听着小小的磁带里的陌生语言,满心欢喜,不自觉地就背完了整本书。似乎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打开了我的另一扇大门。新的一波夸奖变成了“这个女孩好自觉好懂事”。
我很感谢每一份夸奖,对我来说,它们给了我许多的鼓励,也有很多的压力,但终归来说让我成长。这些鼓励和压力交杂在一起,然后在我承受不住的时候,我崩溃了。那样的夸奖一直延续到高中。但在高中学习的巨大压力下,我的懂事并没有帮助我取得更好的成绩,反而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反感。我一直逼着自己学习,逼着自己去努力,因为我不能让父母为我的学习操心。我记得在最辛苦的那段时间,凌晨两点半,我一个人躲在厕所刷数学题,小小的空间又闷又热,时不时还有蚊子的叮咬。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背英语,一个人站在天台练英语听力。每天晚上教室里晚自习的灯光,总会让人觉得下一天就是世界末日。当时的我羡慕极了出国和艺考的同学,我也知道家里并不能负担,尤其在有了妹妹以后,家里的经济略有紧张。想着想着又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青春的样子。太阳每天的升起,都驮起了千万次日落。那么我也可以,承受着一切坚定地往前走。
后来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我如愿考了一个让我和父母都挺满意的分数。我故意填了一个离家比较远的大学,我想离家远一点,让自己能够有更多自由去做一个不是那么“懂事”的自己。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叛逆的少年,青春期的懂事听话掩盖了我叛逆乖张的真实性格。也许是青春期压抑了太久,我的反骨在大学的时候迸发出来。我知道我的家庭情况不允许我叛逆,从小到大习惯的温顺也并未让我真的有所叛逆。我从不曾开口自己想要买什么好看的衣服好玩的东西,我也极少和同学出去玩耍。即便我知道爸妈对我的宠爱会允许我去做这些,我不想带给他们任何的压力。但是,做个乖女孩太难了。如今,在大学里,我想用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叛逆,弥补我在青春时期的缺口。就像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如果你赶不上凌晨五点的太阳,或许你也可以看看傍晚六点的夕阳。我是说,没人能回到过去,但我们能从现在开始。”
从小到大,我们一定会听过一句话就是:“你要懂事一点。”大人们总在说,懂事的就是好孩子,可是到底什么是“懂事”呢?他们或许从来没有想过。“懂事”到底是不是孩子必备的技能。他们口里所谓的懂事,也不过就是在用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去下的判断。
小的时候太懂事的孩子,长大以后多半也都是特别懂事的。“懂事”两个字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标签,甩也甩不掉。他们始终记着只有“懂事”才会是“好孩子”。因为“懂事”,才会被人认可和喜爱。一旦不“懂事”,就是责备和忽视。
“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这句话听起来真让人觉得难过。其实我们不必做那个“懂事”的好孩子。因为我们就算不那么懂事,也依旧是一个好孩子。很多人长大后才明白懂事并没有代表什么,反而会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
我有一个表妹,从小就特别擅长讨好大人。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我妈烫了头发,乐滋滋地回来问我们好不好看,当时我们正在玩游戏,我和表弟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说,不好看。只有她,认真地看了一会我妈,然后很诚恳地说:“姑妈,我觉得你现在好漂亮,和电视里面的明星一样。”当时她才小学四年级。印象里她从来没有违背过大人的意愿,从来都是乖巧地坐在一边,就连哭都只是默默地掉几颗眼泪,不会像我妹妹那样把嗓子都吼哑。当时她是我们所有孩子学习的榜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突然觉得她真的挺可怜的,在最应该肆无忌惮的年纪却活得谨小慎微。懂事的孩子有这个年纪不应该有的成熟与稳重,代价往往是牺牲任性的权利与天真的童心。
我在不懂事的年纪装懂事,该懂事的年纪却想不懂事。以前我总是喜欢一个人慢悠悠的走在小道上,轻轻地哼着欢快的歌,可是我忽略了四周的树,它们就像那个梦中在空气中一直笼罩着我的大雾。它让我看不清前方的路,遮挡了我的方向。现在,晚霞的风吹散了雾,我也看清了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