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那些事儿散文随笔专题投稿随笔散文

寻旧芳踪

2018-03-14  本文已影响2人  秋青

如果说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是我第一个家,那么顺德是我第二故乡。这是在我离开顺德两年零五个月再回到顺德的时候,我才幡然醒悟的。

2014年的盛夏,一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从全国各地来到顺德,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活。而我就是那批被选聘上的六十名优秀大学生中的一名。还记得报到那会儿,当一辆大巴把我们连同我们的行李拖到百米开外的村上宿舍的途中,每个人心里飘着一朵由晴转阴的云。当车子落定在一个狭小的巷子口时,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绝望,大家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当场走了三人,一周后走了五人,一个月后走了三人,半年后走了差不多一半的人,一年后只剩三人,我和另外两个女生。再过两三个月,我和其中一个女生也走了,像大多数的他们一样,去往我们渴慕已久的大城市追求我们的人生梦想。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女生,据说到现在她还在那里,还和其中一名工程师结婚了。

到后来,等我在外面的城市撞得头破血流又一无所获的时候,我才发觉原来在顺德这个小村镇上有过一段短暂的安宁祥和的时光。在那里,我们还是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没毕业的学生,每天下班后大家一起吃饭、买水果、聊天,一起去操场打篮球、散步,周末一起逛集市,我们一边习惯了这样的集体生活,一边又害怕着倒计时的分离。但在这里总归是安心的,每天睡觉是睡到天光。离开这里之后,我的心就开始流浪,睡到自然醒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当初好像每个人都着急着离开,最后又仓皇着回来,但是我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今天是我离开顺德后第三次回去,第一次是刚离职后回去看望部门同事,第二次是一年前和友人一起回去看了看,但因为各自怀揣着其他心事,都没能尽兴而归。而这一次我是只身前往,我想把我曾经走过千万遍的路、梦里一次次出现的场景再走一遍。

01

从顺德轻轨站出来,我还是习惯去甜品店点一份鱼和腊肉双拼的煲仔饭。无论你现在是多么风尘仆仆,饥肠辘辘,一碗煲仔饭总能撑得你肚皮圆鼓鼓。这是一间四十来平米的小店铺,厨房和大堂以一堵墙相隔,中间开了一扇门和一扇窗,门是内部人员进出的通道,窗是厨房人和大堂服务员接应的哨站,估摸着全店上下服务员都有十来人。一年四季,一天到晚,这家甜品店都是闹哄哄的。

我一进门,我坐定后看着菜单,菜式和价格还是三年前的老样子,迎接我的还是那位大嗓门的年轻阿姨,只是她的鬓发间仿佛蒙了一层霜,但声音还是那么洪亮有劲。她拿个小本子用粤语问我要吃什么,我用普通话回答她,这时我感受到满堂宾客正在出奇地打探着眼前这位外来姑娘。这时女老板恰好从厨房出来,眼神落在我身上,我们相视了一眼。虽短短三秒,但从她的眼神里,我知道她还记得我,记得我曾是她的一名老主顾。每次来顺德,我都会上她家吃一碗煲仔饭或是香芋饼,它也从没让我失望过。

02

从甜品店出来,猛然发现今天是周天,对这座小村镇的居民来说,周天还是他们赶集的日子。因为我出来的时候快到下午一点了,集市的热情正在慢慢消散。小商小贩们数着钱,正准备收摊子撤退,但心还是不死地朝着向他走来的路人吆喝几嗓子。闲逛的人们大多这时候都挑拣得差不多了,但也还是四处瞧瞧,说不定能淘到价廉的宝贝。就这样一般到下午两三点时,等最后一个老板打道回府,集市才彻底结束。那时候我的锅碗瓢盆也是在这集市里淘的,还有就是我每周的水果供应都是从这里来的。从那里,我认识并爱上了番石榴、榴莲、菠萝蜜、番荔枝、黄皮,我还和好朋友蓉爬到邻居家的树上摘青芒果。顺德的水果,也是我的一大念想,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大都是当季自家采摘的水果,所以即使我路过集市,没有什么要买的东西,我必然还是会买一些水果回去。只是这一次,我不是归人,而是个过客,怕拎着麻烦,我就买了一些青枣和小橙子。我从一千米集市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大多数商家还在坚守,等我再走回来时,满目尽是瓜皮纸屑。不过,下午五六点的时候,街道就被环卫工人清扫得面目一新了。

03

正当我往回走,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公园的拐口,我就顺势进去了。这座公园曾是我们工作之余最大的游乐场,我们每天晚上来这里打篮球、打羽毛球、跑步、骑自行车、溜冰,我们还混进大妈圈里跳广场舞,我们仰望星空,谈天说地,嬉笑打闹。公园就是一片大海,宽容地接纳着我们,吞噬着我们工作一天下来的疲惫和内心巨大的失落。我们就这样恍恍惚惚,悠悠哉哉地过了一个童年,这也是我们人生最后一个童年,因为从离开这里的那一刻起,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大人。

不知道西装革履、踩着恨天高的大人们可曾有那么一刻也想回到过去?可曾真的动心回来过?可曾想起身旁那个爱傻笑的我?

公园一点没变,还是两对篮球架子、一个操场、一个环形跑道、一套运动器材,只是树木愈发葱郁了,花坛里的那棵树胡子掉得老长老长了,在微风的吹佛下,翩翩起舞。我坐在公园中央的石凳子上,迎着风,听着歌,和着地上翻腾的落叶,飘飘荡荡,摇摇晃晃,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了自己三十岁、六十岁的样子,所幸的是想象里的岁月是安好的,我是安详的。

因为有些干渴,剥了一个小橙子,手因此变得黏黏糊糊,又一时找不到手龙头,看到湖周边围了四五家钓鱼的人,我也就凑近湖面准备洗洗手。当我正伸手接触水面时,发现湖里有一群小动物忙得乱蹿,原来是一些湖灰色的小丁鱼,不仔细看,还真察觉不到这些小幽灵的存在。它们迅速地游开了,留下一圈小小的波纹。

我还去了小村镇上的图书馆和678文化街。

我曾很多次在落日的余晖下读着龙应台、周国平、三毛的书,而坐在我身旁的是一些戴着老花镜看报纸的老爷爷。再去时,图书馆的旧址已经变成了一家儿童教育培训机构,问舍邻才知道图书馆一年前搬迁了,迁到离这里四五十公里的新区了,我也就打消了此念头。

图书馆南行200米就是678文化街了,它代表着这个小村镇最高的文化象征,有摄影协会、收藏鉴定所、美术馆和展览馆,也有休闲娱乐餐吧,它们的装潢很有个性,一种浓郁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新建的文化街,但是看起来它好像年代很久远,故事很丰盈。来观望驻足的人很少,拍照的人很多,但它好像还是像那墙面爬满的青藤自顾不暇地生长着,生长着,直至渗入每个人的骨子里。文化街的静谧和文艺与百步之遥的喧闹的菜市场格格不入,你无法想象刚刚从你身边一闪而过的骑车老奶奶,每天穿梭在文化区和生活区之间会怀揣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因为忙走了一下午,身体有些倦怠,体力不支,我也就没有走到文化街的尽头,在半道上折返乘车回家。最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片哺育过我的土地,只是再过上几年,恐怕再也没有人记得曾经有个我来过这里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