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哲学之光

干旄

2023-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关刀

诗经·鄘风·干旄

孑(jié)孑干旄(máo),在浚(xùn)之郊。

素丝纰(pí)之,良马四之。

彼姝(shū)者子,何以畀(bì)之?

孑孑干旟(yú),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jīng),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鄘风·干旄》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

二是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

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

这三种说法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以上观点资料来源于百度)


《干旄》,卫人感激齐、宋等诸侯援军的乐歌。

北狄入侵之后,宋桓公立戴公于曹,戴公旋即死去,文公继立。齐桓公使公子无亏率军队戍守曹地,卫国局势得以稳定。料想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齐、宋等诸侯援军都会驻扎卫地,《干旄》之作当即此时。

诗中干旄表诸侯军车马旗帜,“彼姝者子”是赞美援军士卒个个精神,都是激情中语。素丝、良马,则指诸侯对卫国的馈赠。身处大难之后的卫国人对此心存感激是自然的,所以才有诗篇“何以予之”“畀之”等深情之语。


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我更倾向于最后这种说法,但没有论据,嘿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