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59]我应聘的那家公司,员工正在离职
一、
前段时间,好朋友L跟我说了一件事。他一个大学同学在某大公司工作,正在考虑跳槽,原因是直属领导太奇葩。顺便说到其部门最近离职不少人,领导正为招聘焦头烂额。
这家公司是L曾经想进去的,部门也是他喜欢的,L想让同学内推。
结果回家跟媳妇一讲,媳妇不理解了,“那家公司的员工正在离职,你还要去应聘?”。其意是部门员工大幅流失,领导的奇葩肯定不是一般,不要去试错。
L可不是这样想的。考虑这家公司在业内的地位以及工作内容,他想此以为跳板,若真进去了,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就会去寻求更好的机会。
此外,L向同学确认过了,奇葩主要是经常无端无故地责骂、氛围压抑、绩效奖金随意。对于工作来讲,这些肯定是不愿意出现的,但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作为跳板,这些“痛苦”可以承受。
L的这件事,不是重点。他媳妇的那句“那家公司的员工正在离职,你还要去应聘?”,好像经常听到。
它有漏洞,有时会误导人。
二、
“现在别人都不报考历史、哲学这些冷门专业了,你家孩子竟然还要去学?”
“现在这个季节,别人都不去那里旅游,你们怎么考虑要去那呢,还休年假?”
“现在股市牛气冲天,连楼下的保安都在谈论股票、推荐股票,你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就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发财?”
……
有些话乍听非常有道理,可是,仔细想想,它们是有偏颇的。
公司有员工离职,是再正常不过。对于离职的员工,这家公司,可能是不合适,也可能就是不好,这里的不好也是于个别员工的不好,也不能等同于这个公司(整体)不好。
因为,离职的有5%、10%,甚至20%,那继续在公司的还有95%、90%和80%,哪个是多数呢?
同一个部门,有人做的很开心,有人做很郁闷,这个部门对他们而言,是同一个东西吗?是部门有问题,还是他们个人有问题?
情形是非常多,我们没办法武断地下决论。开心的人可能是因为受到领导喜爱、明年就要升职做经理、刚刚涨了30%的工资、部门来了个漂亮女同事……
郁闷的人可能是家人重病领导不准假而无法照看、本是信心满满的升职落空了、邻座同事的鼾声太大影响午休、新来的大学生太难沟通……
是同一个部门,但不是同一个东西,因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在职场里,每年有多少员工是因为和领导、同事的关系紧张而离开的?可以说,不计其数。
有些是其中一方的本质是坏的,而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两个人本质都是好的,就是“八字不合”。双方在其他地方都有好朋友,都有很合的来的人。
当矛盾出来时,我们自己总想论证出是对方有毛病,但是有些时候,双方都没毛病,没本质问题。
说一下身边的真实例子。
有家单位,领导的臭脾气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动不动就人身攻击。有同事离职,就新招了一位同事,S姑娘。第一天,团队的老同事就给她打预防针,说领导的脾气阴晴不定,工作中要注意。
一两周后,稍熟络后,她问同事领导的臭脾气到底有多臭。同事便讲了一些亲身经历,过程中她神情淡定的。
听完后,她说了句“这是小巫”。
后来,后来,结果是那样的意外,她和那位领导关系十分融洽,领导爱找她聊天喝茶。领导还是会阴晴不定,但她应付地很从容。用她的话说,“用跟小孩子交流的方式跟领导相处,把他当作一个小孩子”。
S姑娘身上可能具备某些物质,她能自然、平常地把领导当作一个小孩。而领导也似乎在她那找到了接纳,从而形成一段融洽的关系。
三、
说某个人或某个东西好或不好,实际是在一个关系或一个链接中,而绝不仅仅指个体或东西本身。
人心是肉长的,但心不是在正中间,而是偏左边。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手心的肉就比手背的肉多和厚。
萝卜青菜,和有所爱。每个人看待、对待其他人,都是“有选择性的”,都天然地带着喜恶和偏好。
有父母就是偏爱儿子,哪怕女儿更聪明、成绩更好、更懂事、更会赚钱、更愿意照顾父母。现实是,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自己就是糟粕文化的受害者,偏爱儿子简单是是宗教中毒,而非理性选择。
有老师就是偏爱长的漂亮的女生、听话乖巧的男生、父母主动热情“会事”的学生,哪怕“为人师表”的规范写的清清楚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实是,调皮捣蛋的学生永远“讨人厌烦”的。
当我们把评价放置于一段关系或一个链接时,我们就比较能够好理解,为什么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人做出截然相反的行为。
四、
股票市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在股市里每个交易日都有无数笔交易在进行,每笔交易背后,是同样的价格,一方在买,另一方在卖。
按照前面的常规逻辑,至少有一方是傻逼。因为,“别人都在卖了,为什么你还要买?”
在牛市里,大盘指数不断向上时,买的人很开心,卖的人也很开心 。
买的人相信后边他会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开心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卖的人开心的是现在,因为有人用比他买时更高价格买走。
在熊市里,情况是截然不同,买方和卖方都可能是伤心的结局。
这里的错误在于,依据别人的行为来猜测其动机,然后见“机”行事,被动地决定自己的行为。
试问,如果没有人卖出,想买的你去哪里买,抢吗?
如果没有人想买,想卖的你卖给谁,拿枪对着头吗?
对L来说,如果不是那个部门多人离职,有坑空出来,他可能没有机会。如果不是领导奇葩,可能不会接连有人离职。
上面是大环境的分析,具体到个体适不适合,就要把好坏放置到一段关系或一个链接里分析。
直属领导奇葩,但不等于直属领导是吃人的老虎,“有进无出”。有些人对奇葩的比较钝感,或者可以很快地调适情绪。S姑娘看领导,不就变成“小孩子”了吗?
五、
对于同一个事件或同一个东西,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选择,从而让变化发生。譬如,2016年深圳楼市的二手市场交易活跃,有很多的业主卖房,也有很多的买主入手房产。
这里有两点是重要的。
1、需求不同
广州开往北京的高速列车上,不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那是他们的目的地不相同。
卖房的人,可能是投机成功获利了结、可能是小房换大房、可能是为了小孩的教育想置换学区房。
买房的人,可能就是刚刚要结婚成家、可能是继续看好楼市泡沫、可能是创业公司刚被收购。
L的同学要跳槽,是因为他已经在这家大公司工作过了,简历上已经有重彩的一笔,他有较好的跳槽资本,而这些L还没有。
很多农村出来人,刚开始在餐厅里做waiter、进工厂做流水线的螺丝钉,难道是他们不知道那是最艰难的赚钱之路吗?
但是对于他们,可能这些稍有条件的人不会去考虑的工作,是唯一的可能机会。在工作之余,再报班学会计、学电脑、学家电维修,然后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2、凡事为一个过程,经历比结果重要。
如果我知道深圳楼市2014年会起飞,无论如何可以搞它一两套。如果知道5178是2015年大盘指数的顶,5000点时我肯定卖出,不会贪心。
这是事后诸葛分析,没有半点毛线用处。
因为,过去的“已知结果”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抉择,多数时候是没有用的。
就以2017年10月的状况判断,多数人相信中国的楼市还会再涨,但要多少年,涨到哪里(毕竟不能涨到天上去),who knows?
但对于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当能力具备时,房子再贵,依然要买。房子不光是给身体住的,也是给心灵居住的。
L考虑那家公司,是他整个职业发展过程的一环,不是“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又何俱“人弃我取”呢?
人的一生是一个过程,如果抱着人终究化为青烟,而得过且过,岂不悲戚?纵使知有生死别离、悲欢离合,我们不一样来到人间,因为它们都是“人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退一万步讲,L进去那家公司后果真被领导的奇葩所“蹂躏”,难道就可以简单地认为其选择是错误的吗?
不能。
六、
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不求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但我们也绝不人云亦云,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行为,无论好坏,依据自己的情况做分析。
再说了,不付出点代价、冒点风险,哪有可能去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