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
1.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现的,这说明: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2.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
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抗日战争时期,党对顽固派采取的策略方针是:孤立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7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当前,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8.现阶段公有制占主体的决定因素是:公有制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1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前郭,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力
1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12.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程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稳定。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一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中国力量的基础工程。第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第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对立表现为:反映论和先验论
15.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中国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18.生产关系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区别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一定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有利于精准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20.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1.物资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统一于物资
2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实践的观点
25 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
26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2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生产工具
28社会意思结构的核心是意识形态
2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30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1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32.党的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
3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是独立自主
34.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35.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6.邓小平完整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
3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8.十三五规划建设: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39.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0.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41.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节约资源
4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43.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45.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4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是: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共同理想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
49.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教育公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0.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51.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52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 祖国统一 周恩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台湾统一基于台湾人民 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