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我获得了5条写作干货
在写作营导师鱼哥的力推下,我阅读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获得了5条写作方面的重要干货,分享给大家。
1、什么才能真正支撑我们所论述的观点
第一、事例和细节很多时候是最重要的支撑点。
读者在读文章时,容易记住的往往是文中的具体事例和细节,这就说明一点,这两点是能真正支撑我们观点的论据。
那么在举例子和细节描写中,又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事例堆砌和冗长的细节描写会让文章啰嗦,不简洁。这个时候就会要求作者在举例的数量和细节的描绘上有一个好的平衡点。
01:例子不需列太多,2~3个为宜,否则会显得素材堆砌,而且很多时候2~3个案例中包含正例和反例已经足以支撑我们的观点。
比如我们写一个“努力能让人有成就”的话题,可以列举1~2个案例表达努力的人获得了成就,再列举1~2个案例表达不努力的人的生活现状,对比形成反差即可论证自己的主题。
02:好的细节描写不仅有画面感,还引人入胜。尽量做到描写的到位,能充分得体现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为宜。当然不用特别全面,否则不仅没重点还很啰嗦。
比如我们想要描写一个人的悲伤,可以突出描写他的面部表情或是身体动作,不用从头到脚都描写一遍,能让读者有画面感,且能感受到他的情绪即可。
第二、在表达观点是,不能只给出观点或结论,而是需要给出“为什么是这样”。
写文章不是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任何事物都是有缘由的,给出理由,读者才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也才能真正起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2、例证个性化
前面说到事例在支撑观点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那么你的事例如果是老掉牙的俗套,往往很难满足读者的胃口。
那么什么样的事例才能勾起读者的兴致呢?
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或是身边人的故事,因为我们在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时往往能全身心地投入感情,表达的结果也会比写那些遥远的故事要好,读者也更能被感染。而且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再加上是真实发生的,这就是最完美的例证。
如果说你需要引用名人的故事,也请不要举那些俗套或是烂大街的例子,最好是很少人知道的故事才能有新鲜感,更吸引人。
3、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我们在写文章时,不知不觉就会把句子写的很长,可能是刻意避免口语化,也可能是想凸显自己的文笔。但其实在这个短平快的时代里,大部分人还是喜欢读那些让人容易理解的短句,而不是读了一个句子都快憋死了还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当然也不是说文章从头到尾都必须短句,偶尔夹杂几句长句,也能起到好的效果,起码不会显得单调,只要不是长句连篇,或是长到读了岔气的地步,读者还是能接受的。
短句当道,长句点缀即可。
4、多用主动语态,少用被动式。
主动语态在表达时显得更直接,而被动句不仅不直接,很多时候还必须借助必要的词汇来连接整个句子,无形中增加了文章的篇幅。试想,同样的意思,主动的更精简,也更好理解,显然效果会更好,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比如:“我能照顾好他”和“他能得到我很好的照顾”这两句,意思一致,但第一句明显比第二句精简,也更好理解。
当然跟第三条一样,为避免单调,也可使用一两句被动式,但依然是:主动式当道,被动式点缀。
5、 多用动词,少用名词。
在举例证时,如果单纯地只用名词叙述,会显得很死板,有说教之感。而如果多使用动词,就能增加文章的律动感,让读者很容易在脑海中构筑画面,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所要传达的信息。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描绘一个人的情绪欢快的时候,有以下两种表达方式:
第一种:他的脸上有很多笑容,整个人都是欢乐的。
第二种:他脸上挂着得意的笑,仿佛在昭告全世界:“我此刻超高兴!”
显然第二句中的“挂着”、“昭告”等动词把他的情绪诠释得更鲜活。
以上就是我的5点收获,希望对爱写作的你也能有一些小小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