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得失
在《道德经》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几个灵魂三位,深刻阐述名声与身体、身体与物质、得到和失去之间的关系。
查理芒格说过,选择你一生中最重要的20件事,我只是在那几件事上有小聪明就是了。在网上也是,我们总以为大咖知名人物他们很忙,其实他们不忙,因为他们能把时间花在更值得做的事情上。
听到这样一个说法,一位作家一个月就看一本书,却能写两本书,看小说就写小说,看学术论文就写学术论文,还有人一个月就做四件事,目前已是几家公司的创始人,三个孩子的父亲,还时常会去国外旅游。
听起来不可思议,为何我们总是感觉到很忙,有没有思考为什么很忙却收效甚微,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写存稿的习惯,有次我分别起了三个标题,分别写了100字,放它一段时间,后面第二天不知不觉写完了三篇,虽然这件事不足为奇,但也体现了抓大放小的作用。
同样地,要是失去的有利影响大于得到的不利影响,那就具备反脆弱性,能在不确定性中受益。要是失去的不利影响大于得到的有利影响,那就是具有脆弱性。
举个例子,像家庭中被供养的宝妈,若是只带孩子,不去学习,要是将来孩子没考上好大学,出社会又好吃懒做,后面就不用再猜测了吧。
回到开头的灵魂三问,得到与失去,身体与名声,金钱与道德,仔细想想其实就能知道答案。
俗话说,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得到了还想得到,若是从反向看,失去了我不反应过度,而是坦然接受,这也叫知足常乐,与人性的贪欲对着干。
看过几篇炒股的文章,讲的就是能允许自己损失,接受几次小的损失,把眼光看向最重要的价值公司上,而不是赌徒心理,输了总想着翻本。
平时写文章也是,会发现突然而来的灵感和很久没写过的题材,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要留有余地,有时多休息,多干点无用的杂事,反而促进了更要紧的事,这跟庄子的无用之用颇有巧合之处。
所以,看似你失去了很多,实际上是你还没发现你所得到的,多想想事情的本质,会发现又一番新天地。
总之,少即是多,多给自己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