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之道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赏析

2020-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梧桐树边羽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韦应物这个人少年顽劣放荡,为害乡里,后来唐玄宗倒了,失了依靠,才开始发奋学习。他写诗属于半路出家,估计就对平仄格律这一套不感兴趣,基本上都是随性而为。

这首诗的韵脚字“驿”、“夕”、“白”、“客”,好像读起来完全不押韵啊?

其实在旧韵中,这四个字都是入声字。也就是说这是一首押入声字韵的古诗——这首诗在当时是押韵的。

《夕次盱眙县》。“次”,是指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旅次,舟次,途次。盱眙,读xuyi,县名,在江苏省西部。这就是晚上停留在盱眙县城的意思。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逗,逗留。淮镇,就是指盱眙。

在盱眙县城下了船帆,停靠在孤零零的驿站旁边。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冥冥,暮色昏暗。

江上起风了,波涛涌动,浩浩汤汤。金乌西落,暮色沉沉,江天一色。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郭,城郭,城市。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洲。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了,月照芦洲一片白,雁群也落下栖息。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秦关,就是长安。韦应物是长安少侠嘛,所以这里自然是想家了。

孤独的夜晚,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这虽然是一首音韵较为随意的古风,但是在叙事交代、情感铺垫上来说层层递进,前面大幅萧瑟秋景的描写,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最后一联让诗人恰当地参与进来,画龙点睛,将整首作品思乡愁绪点明并加深刻画。

通读下来,个人觉得这种写作手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至于入声韵,仄韵古风,那就是各花入各眼了,反正这首诗用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前面几联的对仗还是能稳住作为诗的节奏感。

从音律、押韵方面来说,不适合今天使用普通话的诗人学习创作。

这种写诗方法,我们了解就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