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点滴
2017-12-19 本文已影响56人
侯泰而
1907年,孙宝琦出任驻德公使,蔡元培请孙宝琦之弟孙宝瑄及张元济等人关说,愿在公使馆兼充职员半工半读。孙宝琦答应每月助银三十两,而不用蔡元培服役。张元济又特约蔡元培为商务印书馆编书,每月薪酬一百元,一部分汇往德国,一部分留给蔡元培在国内的妻子儿女生活费用。蔡元培自此得以安心赴德留学。直到辛亥革命成功,蔡元培出掌教育部,都得到张元济不少帮助。1912年6月27日,蔡元培致蒋维乔书:“所希望于菊公者,贷弟以千圆整数,俟弟南归后,陆续设法筹还耳。如公再晤菊公,务请代达此意为幸。”(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故蔡称其为“菊公”)
茅盾于1916年北大预科毕业之后,母亲陈爱珠托其表叔卢鉴泉找工作,要求不进官场,不进金融界。卢鉴泉时任北洋政府财政部公债司司长,商务印书馆北京分馆经理孙伯恒正苦于招揽财政部公债业务无门,故极力推荐茅盾进入商务印书馆。张元济闻此欣然同意并明确月薪二十四元,当时商务许多工人月薪只有二元。商务当时养了大量“高薪而无所事事者”,正是与政学商三界相互渗透的缘故。
清末三督岑春煊、袁世凯、张之洞分别被形容为不学无术、不学有术、有学无术。循此而论,张元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却是个有学有术的风云人物。如果说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是建立在趋新之上的兼容并包,那张元济做事则是不分新旧、左右、内容的兼容并包。
(以上三则摘自黄剑《构建与经营:张元济的人脉》)
1932年刘海粟欧游归来,听朋友说陈独秀关于南京第一监狱,前去探监,并备纸墨。两人在监狱里谈笑风生,陈独秀手书对联云:“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真是豪气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