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52)被玩具淹没的孩子,会影响孩子
作为家长,你是否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家里的玩具堆山,想让孩子自己玩会玩具,没多长时间,就来找大人.....”
“家里的玩具挑了好久,可是玩上几分钟后就失去兴趣......”
“家里的玩具多的哪个屋子都有,还在不断给孩子买新的玩具......”
这些情况,在大多数的家庭都会出现。玩具可以开发孩子智力发展,玩具被“寄予厚望”。堆山的玩具却逐渐无法吸引孩子注意力。
01
玩具太多,分散孩子注意力
玩具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可以培养孩子手眼协调和开发孩子智力。很多家长看中这点,给孩子买了大量的玩具。
有研究表示,如果说一个孩子的玩具太多的话,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让他们出现一些认知障碍,比如说当看见某一种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提不起新鲜感,这样的话,就间接地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机会和创造力。
经济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规律,就是:当一个正向的动因增加时,会换来一定效果,但是当动因持续增加时,效果的增加会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无论动因如何增加,效果都不增长了,这就是“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孩子有第一个玩具的时候,会很有幸福感,拥有第二个玩具时,幸福感会有,但是会比第一个时的感觉要少,当有第三四五个玩具时,幸福感会越来越少,当有一堆玩具,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更容易放弃。
孩子的选择变多,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让孩子玩的尽兴。
02
“少即是多”,为孩子注意力减负
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在她的书《极简生活:简而美地活》中提到:
“拥有的事物越多,耗费的心力也会越多,所以我们都要学会主动选择 “简朴的生活。”
“少一点物质占有,多一些精神体验";去追寻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和 “拥有让自己愉悦的时间”。
毕竟物质的满足带来的快乐是极为短暂和肤浅的,内心的富足和愉快,才是我们幸福感长久的来源。
在玩具数量的选择上,父母要给孩子做减法,有意识地为孩子的注意力减负。一段时间内,玩具数量建议控制在5种以内。
在可选择范围内,适当的玩具更有利于孩子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玩具,反复研究、琢磨思考,创造出多种新的玩法。这时,玩具才能发挥最大化的价值。
作为家长,千万别低估孩子的创造性。一根羽毛可以让孩子玩上半个小时,孩子用嘴吹着玩、用手从高处丢下羽毛、用纸板扇风吹跑羽毛......孩子在创新中收获快乐。
父母还需要定期为孩子更换玩具。隔一段时间给孩子换一些玩具,不断产生新鲜感。玩具都应该物尽其用,发挥它最大的用处,这样给孩子带来的满足感才会更多,注意力也会集中。
玩具本身怎么玩出意义和价值,让孩子有更多收获,在于作为家长的引导。玩具不是胜于数量,而是如何通过玩具锻炼孩子专注力、开发孩子智力、让孩子学会与人配合、懂得规则意识等。
03
宁缺毋滥,为孩子选择好的玩具
对于孩子来说,何为好的玩具?
著名的“玩具博士”、台北教育大学教授张世宗认为,家长应该给孩子选择一些“低结构”的玩具:如沙子、泥土、水、豆子。这些东西可塑性强,玩法多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可家长们常常喜欢给孩子选择结构复杂的玩具,按一个按钮就会跑动的玩具,按下按钮玩具就会产生声音,孩子拿着机关枪一边闪光一边配着打枪声。
这类玩具通常玩法单一,对于幼儿来说无趣,孩子喜欢通过自我制作中获得成就感。孩子一块一块用积极搭起高楼,你的一句赞美,会让孩子很开心。
常见的乐高、积木、橡皮泥、磁铁片、木片等都属于“低结构”玩具,孩子通过探索和创新会发现玩具所能提供的一切可能性。
《连线》杂志曾经评选“有史以来最好的玩具”,最终的获胜者是木棍。
一根木棍,就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玩法:扒拉东西、挖坑、敲打、用它去够其他东西。还可以结合其他物品,任意组合出各种新玩具。
大自然中的树叶,可以用来作画、拼接、下落叶雨;自然中的泥土可以用铲子铲着玩、刨着玩、堆着玩。玩沙、玩水都是孩子喜欢玩的,也都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因没有具体玩法的东西,才能充分发挥孩子想象力,激发孩子创造性,孩子充满兴趣,有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专注力。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处处是玩具。孩子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一根皮筋也好,一支笔也罢,在孩子的手里都是能延展出不同的玩法。
结语
对于孩子来说,玩具无处不在。玩具“多则惑,少则明”,别让孩子在成堆的玩具中逐渐失去兴趣,毁掉孩子的天性。
172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