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产品工作学习思考-高频带低频更进一步思考
<不断输入不断输出,在未来某一天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
高频带低频的模式
之前有一个很热得产品话题:卖菜店为什么会卖水果而水果店却很少卖菜?
此话题一出自然引发了很多讨论,每个人也都给出了诸多见解,其中被认可之一的解释是其背后属于高频带动低频。关于这个观点还想进一步讨论一下,首先很多超市也有采取类似的策略,比如每天推出各种蔬菜疯狂折扣,很多超市卖蔬菜其实是完全不盈利亏本在卖,之所以以这样做其背后也是高频带动低频,通过超低折扣的蔬菜吸引顾客购买蔬菜这一高频行为,从而带动超市其他商品的销售最终实现更大价值的盈利。这一模式不仅仅在超市营业上,其实诸多产品也是在不断验证这一模式,比如很多APP都是满意用户某一高频刚需,APP内的很多其他功能其实都是基于用户的这一高频刚需场景下的延伸需求,但如果其他功能并非高频刚需就要求该功能有变现能力,不然某一功能的日活占APP的总日活比不超过10%就很难有存在的价值。这也是很多APP在满足用户高频刚需后不断地尝试新功能又不断地推倒,典型代表最右!
除了功能层面有高频带低频以外,内容层面上其实也有,比如b站和抖音两款视频APP中均有一定量的学习内容资源,更有诸多00后大学生直言说自己的日常学习都是在b站上完成的。其实从内容类型上来说,相比较娱乐属性更强的资源,学习型资源就属于低频资源,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为啥没有一款百万级日活的学习类视频APP,因为本身学习是件反人性的事情,哪怕是趣味性再强也属于与一个低频行为,自然也难以支撑起百万级日活的产品出现。
抽象的理论都是共通的
上周末听了一个关于销售的分享课,一位曾就职于联想戴尔多年的销售管理分享了他对销售认知的观点。整场分享内容听下来发现里面诸多观点是和产品的理论共通的,比如销售能力提升的公式之一是销售能力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比如销售的的核心流程是在关键节点确定标志工作是否完成而这一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正式交流、方案确认、商务流程。这些核心观点在指导产品的日常工作也是适用的。除了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外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事件复盘总结新的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产品工作中沉淀下来的方法论是可以跨行业迁移的,这或许就是产品的价值核心。
一罐复盘之思
最近看到一罐创始人纯银关于一罐APP失败的复盘,结合之前分享的soul APP引发了几点思考。一罐APP曾经也主打陌生人社交并且在个人隐私这一块相比soul做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去年有一段时间两款APP也经常被拿出来比对,但到现在一罐团队已经解散而soul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复盘中纯银讲了一罐最终失败的几个原因,一是主打陌生人社交需要精准的用户画像,无画像无社交而一罐正是起于匿名社交也败于匿名社交,因为至始至终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用户画像,而soul一开始就让用户做心理测试简历每个用户的基础画像实现智能社交;二是用户群体特征和需求也注定一罐像流星一样一划而过,一罐有超过50%的中小学生,无力生产优质内容也没有过多时间进行社交,一罐在开学后日活暴跌超过30%并且再回不去了。因为有超过50%的中小学生用户生产的更多是共情的无意义内容,社区搭建不起来,虽然短时间用户聊天匹配度很高,但随着用户存量的情绪消耗殆尽,用户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了。新用户的留存始终做不来,而单个用户的生命周期过短最终导致用户流失大于用户新增,日活也无法突破天花板最终各项数据不佳难以融资团队也随之解散。soul和一罐虽然都号称是匿名社交,但两者本质上是有区别的,soul是基于用户性格测试和个性化推荐在帮助用户解决社交效率问题,而一罐仅仅是满足了用户共情的诉求,而很多情绪都是短暂且没有明确目的,难以称之为需求。
项目流程要尽量避免人为因素
最近工作中某些流程出于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考虑,没有做标准化的后台,内容上线主要通过运营同学按照既定格式线下编辑并交由开发同学执行脚本,部分内容还需开发同学手动在数据库中添加。这样的人为参与内容上线及流转近期出现了各种小问题。反思来看首先相比较后台编辑操作这种标准化的形式,人为操作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比如对于格式理解的一致性、执行上的严谨性甚至由于整个逻辑并不像代码般的的完整随时会出现潜在的问题风险,其次所有参与人员个人的态度和严谨性也会影响很大,某个环节中出现一丝的松懈或偷懒就会导致整个流程出现问题,最终影响内容的呈现。所以总的来说在项目流程中特别是和和与用户使用直接相关的环节尽量是标准化和严谨的,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在其中,否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永远存在风险且不知道会在哪一刻发生!
底层操作系统决定你走多远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行为有什么决定的?情绪决定行为!大家经常会听到身边朋友吐槽最近自己很丧,各种事情都不想做,甚至你自己也会感知自己生活中的诸多行为都受情绪所左右。其实情绪就是一个人底层的操作系统,正是这个操作系统决定了一个人走的多远,会经历什么。如果总是很丧你会发现很难坚持有一件事,也总会感觉各种不顺进而陷入一种怪圈。反之能保持一种饱满积极的情绪,多做一点,多坚持一下,学会用积极的情绪push自己,才会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惊喜从而整个生活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越努力越幸运。
产品的工作压力还是挺大的,不仅是工作内容多还会对接各式各样的人,比如跟令人无语的人沟通起来整个人都会不好了。所以如果最近你真的很丧,可以看看这个很有感染力的短片(https://www.vmovier.com/57209?from=index_new_title)
<交流也是一种输入和输出,希望可以和有意愿的人来一场至少半小时的思维交流(v:a958189341)希望你是0-3岁的pm或运营,在交流中你可以了解我所在行业的一些知识和我个人的一些产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