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西晋
刘义庆的著作《世说新语》里大多记载了魏晋时期的故事,里面有一则小故事《石崇与王恺争豪》说的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和当时的首富失宠两人比富,晋武帝为了让面子上过得去专门送了一只珊瑚树给王恺,可是当王恺给石崇展现珊瑚树时,石崇却毫不在意的用铁如意击碎了珊瑚树,王恺气急败坏的一位石崇是嫉妒这样的富贵,谁知石崇却给他展示了自己的八棵这样的珊瑚树,王恺顿时哑口无言。
提到晋朝大家或许会觉得陌生,但要是我说到三国,大家可能就会醍醐灌顶了,晋朝正是终结了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局面,让中原大地重回大一统的朝代。纵观其他朝代,统一乱世后,都会安稳的休养生息,开始收成,可是西晋却不一样,虽说统一了三国,可是西晋并不是一个安稳的朝代。
称帝的司马炎是魏时权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和他的爷爷父亲比起来,司马炎算不上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只是先辈给他打下了基础,他便在公元266年接受魏元帝的禅位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晋。登基初期的司马炎其实还是有些作为的,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甚至当时晋朝一度出现复兴的迹象——太康之治。但他的勤于政事并没有持续很久,在灭掉三国中的最后一国吴国后,司马炎就开始推行“享乐主义”,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有个成语叫“羊车望幸”,其中的典故就来自于司马炎,说司马炎太过于好色,后宫的妃嫔有近万人,他挑不过来,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羊拉着车随便行进,自己坐到车子上,羊车听到哪里,自己就宠幸哪个妃子,妃子们为了得到宠幸,故意在门前的竹叶上撒上盐水,羊喜欢盐水的味道,于是就会停下来进食,当时的晋朝宫中开始盛行这种作风,说明了晋武帝极度荒唐。
封建社会里,立国之本除了皇帝,还有一人至关重要,那就是太子,太子是皇帝的继任,立太子不仅要服众更要有才能,可是晋武帝却选择了一个有智力问题的儿子司马衷做了太子,虽说司马衷是嫡出,可是却有明显的智力问题,看事如同几岁小孩,司马衷是个傻子,可是他的妻子不是,司马衷的妻子是有名的贾南风,她善妒且品行不端。贾南风的父亲是开国元勋贾充,为了自己的家族势力,贾南风联合大臣欺瞒过了司马炎,让司马炎以为司马衷其实是个有才能的人,司马炎最初有过疑虑,可是最终被瞒了过去,这也为以后西晋内乱埋下了祸根。
晋武帝驾崩后,司马衷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朝政被贾南风把控,贾南风因为无子,所以很嫉妒其他妃嫔,她残杀妃嫔,废杀太子,专擅朝政十余年,最后被司马宗室杀掉,同姓王司马伦篡位,由于司马炎生前分封了大量的宗室王,这些王爷在贾南风被杀后,开始蠢蠢欲动,造成了让西晋没落的主要原因——八王之乱。
其实当时参与内乱的王爷不只八位,还有很多过于旁系的亲王也参与了这次争斗,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极大的消耗了西晋的气数,朝廷无法掌握全国,几个王爷互相出兵讨伐,全国不少地区都受到战争的影响,人民流离失所,苦于战争,八王之乱最后的结局是造成了五胡乱华,晋朝皇室再也无法和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到公元316年都城失守,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开启了东晋,西晋灭亡,国祚51年。
这短短的51年里,西晋大部分时间都在经历着战乱,国家的气数和命脉都在被不断的消耗着,无尽的战争和宗室们的夺权,让这个刚刚结束三国的朝代如此短命。纵观历史,一个富强的朝代往往需要几任帝王的勤于政事,但是西晋却从未真正拥有过一位英明的君主。
西晋时期,晋武帝带头在全国开始享乐风气,这就造成了文章开篇的比富故事,穷苦的人民和贵族们的生活差距实在过于巨大,贵族们的享乐主义让底层人们苦不堪言,还有选官制度的不公平让下层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当时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使得“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的局面不断扩大,又因为继任皇帝的无才能,让王爷们都产生了夺位的野心,实在可悲。
总的来说,历史的长河中,问题众多的西晋只能被淹没在洪流里,让人不得不忽略其存在。
蓝港森林/池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