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父母(赛琳·吉布森)——翻译没有导读好
阅读第一章: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如何影响他们的孩子,第一感受:翻译没有导读好。
所以,看了导读准备买书的看官,请关注导读写作团队——Know Yourself。
开始咬牙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一直没有启动啦!!!一、什么是情感亲密?
中国话就是:在他/她/他们面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告诉其所有事情与感受,不担心受伤害,有舒服的肢体接触。
他/她/他们会主动尝试了解你,而非评判你。
二、什么是情感孤独?
认为自己不被重视,惧怕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感到空虚、孤独是自己独有的奇怪体验。
不容易意识到自己伤害了他人,对于自己受到的伤害总是重演。
很多人误解情感孤独是女性居多,然而事实是男性居多。
为照顾父母而受困——“应该的”这个词在脑子里回荡。
不相信自己的本能感受,默许自己其实都不需要那些欲望。
因为父母的拒绝与排斥,变得缺乏自信。
三、我的反思
书中有很多的真实案例,然而我一个都没有举出来,因为跨文化差异太大啦。
其次我反思了一下中国背景下的情感孤独:
对于留守儿童,不是缺乏重视,惧怕亲密感,而是家长的缺失。
再次强调,现在的留守儿童,不是简单的农村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城市中,每天早上见到的是钥匙,中午不回家吃饭,晚上睡觉前父母还未回来的,难道不是留守儿童吗?所以外显留守和内隐留守需要区分。
中国人很有意思:
1.结婚无准备:只要有房有车就可以了。所以是和车子房子结婚还是和人呢?承认人是活生生的,那么就要学习并且准备踏入婚姻中,去学习婚前培训,婚姻经营。
2.生娃是使命:没有准备好就是“生不出来,有毛病,你懂的……”;生孩子变成一件工作流程。没有父母训练营,没有思考如何做父母,就是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
3.上学无目的:学习本应该是目的性比较强的终生发展,然而家长不知道好学校到底对学生价值是什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什么,大家都这样做,所以从众是对的,大家都上补习班,我也去,大家都参加高考,我也去。你要知道,大家都会死,你怎么不积极一点?
4.职业不规划:高考报志愿就是能感受到,接下来进入职场大家也都相互不做声,老人担心新人抢占,而不是相互提点,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年年都是招新人,年年都骂新人是畜生。而那些有规划,有指导,家庭出来的人,根本不和平凡的工作岗位竞争。
5.有病不预防:中国人总是不愿意看医生,最极端的是过年的时候,得重病的人也要从医院出来,然后就在过年期间,死亡率直线上升。还有就是有病也不看,非要从小病拖延到大病,最后家人由于平日根本没有相互陪伴、理解与信任,所以一厢情愿的倾家荡产救治,人死的没有尊严,家中经济回到解放前。
6.到死没尊严:好开心啊,马上人生就要结束了,然而……由不得你!想死也不让你死,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在医院,满身导管,药物副作用,亲人们怨声载道(平时不沟通,即便是血缘至亲也没有什么深厚的理解与情谊,明明不想照顾,又担心别人说不孝顺;相互之间不懂对方,不愿意提前留医嘱,最后死的时候最惨,根本不由自己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