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乐
每个新学期,对于老教师来讲,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轮回,如果不换个姿势,职业生涯就会疲惫,所以,要像学生那样,制定个新目标,才不至于丧失激情和斗志。
05年至今,我在所教班级推行“周记”,这在有些人看来,这是老掉牙的举措,属“小儿科”,也有人认为职业学校没有必要这样,纯属没事找事做。我当时确实是想找点事做做,就这样说开始就开始了,时至今日,居然已坚持了十八个年头。说实在的,如果当初处心积虑的直奔课题而去,成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也许,大概,呵呵。却只傻傻的做,好像做公益一样,不过,看着一届届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鲜活起来,写的文字,表达的思想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听闻某个学生考教资成功,考编上岸,总觉得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似的,虽然从没有一个人当面承认并感谢,但这种自我的心理暗示,还是催动着我,坚持走过每个春夏秋冬。
我告诉学生,选择幼师专业,必须要学会写,否则,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会显得处处被动,或者默默无闻。
每接手一届新生,我都会这样鼓吹,这在起初的宣传鼓动中,是有一些作用的。但几个回合下来,兴趣便寥寥了。我不好发作,毕竟不是学校的规定动作,我也不喜欢强求。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慢慢拉近的,师生之间不可相距太远,周记是一种很好的粘合剂。在周记中与学生对话,慢慢形成一种默契;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涉及学生在周记里遇到的问题,包括理想道德情操,亲情友情,甚至爱情。
走近学生,我渐渐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是有故事的,有的时候,我掌握的情况,甚至比班主任还要多。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莫名的忧伤,流一点血划一道痕就觉得莫大的委屈和痛苦,又不善交流,喜欢像黛玉那样独自神伤。于是,我灌输我的思想,让这些孩子明白,读书写字往往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宣泄,更是一种呐喊。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展示的途径,表现的方法,甚至抗争的手段,文字,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经不住我的怂恿与裹挟,班上一直在坚持,我也不管你三言两语,还是洋洋洒洒,都照单全收。欣喜班上有一两个有文学倾向的学生,这是可以开花的种子,是可以燎原的星火,因势利导,便可在班集体中形成一股清流。
我也不停改变招数,除了在学生周记上耐心交流,细细点评之外,还找一些学生面谈,甚至在开学初,找每一位学生交心,这极大地刺激了班集体,有一阵,周记里的正能量涌动。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育工作者最高的教育智慧。教育没有一招鲜,必须频出妙招,力争招招有效。一晃,这届学生已经跟着我学语文第四个学期了,本学期的招数,不仅限于点对点在周记本上的交流,而是抽出专门的时间,在课堂上点评,起初只限五分钟,逐渐增至一刻钟,内容从佳作欣赏,到金句品读、细节赏析,这让好多学生只凭一句话,一个片段,便成了“周明星”。上周,我奖励周记积极分子,让她们观摩了一次这个只会说教的老师,在球场上是怎样一种姿态。
董桥以为,思想是文字的维他命和卡路里。写文章,无需整天向高深的哲学打主意,反而注重生活上的情趣,从趣里求理,作家把自己打扮成哲学家,满口说教,八九是无足可观了。渐思渐悟之余,我更想做的是言传身教。
周记是我的自留地,也是我语文教学的试验田,是我传道受业解惑的另一个战场。我越来越觉得,做个语文老师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在于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如果这个老师追求自由,思想独立,又是“杂家”,那么,他必受学生的喜爱,这种被喜欢,又让他沾沾自喜的,理所当然的以为自己是“思想的启蒙者”,是“激情的点燃者”,是“真谛的探寻者”。
兵随将,草随风,都是被逼的,端着饭碗,得看别人的脸色,随心所欲有几人?狼牙棒就可以,你羡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