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livágar

对中文版《埃达》的一些吐槽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131人  令狐顷雅

这是目前唯一的中译版《诗体埃达》,对于此书的翻译实在是无力吐槽。但还是得吐槽,免得后来者受其误导。

对中文版《埃达》的一些吐槽

1.强凑字数

译者为了凑字数显然费尽了心思。这种趋势在第一首《女占卜者的预言》中倒还没有特别体现出来,但在第二首《高人的箴言》中,简直整齐得如刀劈斧砍。再之后的诗篇更是完美地贯彻了这一理念。

但追求形式上的整齐终究是舍本逐末,甚至因此歪曲内容用词雅俗混杂、东西不分。真是……唉~

听著,洛德法夫尼尔:
奉劝你接受这番忠告。
听人耳对你只有好处,
受益匪浅倘若照著做。
喝烧酒务必席地而坐,
大地的神威方能借助,
卧地躺平能解醉醒酒。
恰似篝火健身百病祛,
橡树下拉屎不会便秘。
玉米穗用来避邪驱魅,
月亮光医治焦急狂躁。
蚯蚓打洞草地不长虫,
大水漫涨须用泥土掩。
——《高人的箴言》第137节

上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歪曲、理解错误

先举一个例子——

中译:

我本是巨人分娩生下,
我也由巨人养育长大。
记得那时有九个世界,
九个女巨人各踞一方。
还有一株古梣皮树,
名叫伊格德拉西尔。
硕大无朋,擎天撑地,
划分出天、地和下三界,
虬根直插到地层深底。
——《女占卜者的预言》第2节

古诺斯语原文:

Ek man jötna 
ár um borna, 
þá er forðum mik 
fœdda höfðu. 
Níu man ek heima, 
níu íviðjur, 
mjötvið mæran, 
fyr mold neðan.
  ——Völuspá, 2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此节原文中根本没有提Yggdrasill这个名字,在这里,指代它的名字是mjötvið,而Yggdrasill此名第一次出现是在本诗第19节,这也是Völuspá中唯一一次提及。

Ask veit ek standa,
heitir Yggdrasill,
hár baðmr ausinn
hvítaauri,
þaðan koma döggvar
þærs í dala falla,
stendr æ yfir grœnn
Urðarbrunni.
——Völuspá, 19

让我们看看Henry Adams Bellows于1936年对此节的翻译——

I remember yet | the giants of yore,
Who gave me bread | in the days gone by;
Nine worlds I knew, | the nine in the tree
With mighty roots | beneath the mold.
但我呀还是记得,往昔的巨人们,
他们给了我面包,在遥远的过去;
我记得九个世界,树上的九世界
所在的九条树根,深埋泥土之下。
——令狐顷雅 译

根本没有什么划分天地人三界。

至于“九个女巨人”,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让我们先了解一些扩展知识后再来论述。

1.Völuspá(即中译本之《女占卜者的预言》)是由两份内容相似的手稿Codex Regius和Hauksbók外加《小埃达》中记录对此的引用三者拼合而成的。虽然两份手稿内容相似,但两手稿都包含了各自独有的诗句。而英译本和中译本都是由拼合版本翻译而来的。

Völuspá: A comparative edition of the manuscripts presented by Jörmungrund

两份手稿及拼合后的内容(电子版)可以参见以上链接。

2.手稿的辨认是个技术活。许多时候肉眼是不太给力的,这个时候就要借助X光扫描之类的外力了。

至于原手稿,字迹真心难以辨认,上张图你们感受一下。

Codex Regius, Völuspá  1-15

正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研究者们在一个词上起了分歧,究竟是“iviþiur[=wives]”还是“íviði/i uidiur[=in the wood]”,X光证明“iviþiur[=wives]”在Codex Regius中是对的。至于Hauksbók,还是i uidiur[=in the wood]。

因此有的译版就表示九世界在九条树根/枝上,或者干脆在树上,有的译版就在“我记得九个世界”后加上了“九个女巨人”。而中译却显然综合了这两种说法,但译者却未在文中注明为什么。

【写这几段头疼死了,不懂古诺斯语的锅】

再举一个例子——

伊格德拉西尔榛皮树,
坐在它残骸上把案审。
——《格里姆尼尔之歌》第29节

好好的一个Yggdrasill,世界之树,硬是被译者弄成残骸,就算是诸神黄昏也不能这么欺负树啊。而且还硬给神奇的改变了树种,梣树变成榛皮树。

唉,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译者把Yggdrasill“变成了”残骸。

Yggdrasill是一棵梣树,或紫杉树。至于为什么是紫杉树之后再议。《埃达》中,只提到Yggdrasill是一棵梣树,梣树的英文名和灰烬同名,都叫ash,而梣树的古诺斯语名字和英文名也很像:askr。

至于对Yggdrasill(或askr Yggdrasil〈Yggdrasil's ash〉)这个名字的解释有四个理论:

1.Yggdrasil=drasill〈马〉+Ygg(r)〈奥丁的一个名字,意为“恐怖之人”〉=奥丁之马,《高人的箴言》里提到奥丁曾悬于此树,故称为“Odin's gallows”〈奥丁的绞刑架〉,而gallows又有〈系马桩,系马的〉的意思。因此〈奥丁的绞刑架〉可能发展成了〈奥丁之马〉;

2.Yggdrasil可能不是世界树的名字,askr Yggdrasil才是完整的名字,于是意为〈奥丁之马拴系的梣树〉;

3.yggr〈恐怖〉→〈恐怖之树,绞刑架〉;

4.〈紫杉柱〉,*igwja〈紫杉树〉→yggia,*dher-〈支撑物〉→drasill  。

而此译本后面译者显然理解错误,把askr Yggdrasil〈Yggdrasil's ash〉误译为“世界树的残骸”。

真心是服了。

至于神奇的榛皮树,恕我读不懂译者的脑回路。

强烈要求重译埃达!!!

PS:此文中的古诺斯语原文皆取自Jörmungrund的整合版本:Völuspá: A comparative edition of the manuscripts presented by Jörmungrund

参考资料:

Yggdrasil,维基百科

Völuspá: Texts,Translations,and Scholarship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