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静
你是不是厌倦了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不想再这样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地活下去,希望能够清楚地看透生活,渴望生活能够得到升华,希望智慧得到提升,期盼多一点内在的祥和、稳定,多一点身放松、愉悦?
你是不是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想探究一下自己的内心存在着怎样的“宝藏”,感受一下自己内在的力量?你是不是还想要更深入地探索内心的世界,在内心深处寻找失落已久的宁静以及对生命清醒的觉知?
你是不是已经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每况愈下,精力和体力明显不如从前,身体疲倦、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并且急于缓解这种状况?
你是不是曾经在爱中受到过伤害,进而变得心灰意冷,甚至产生了怀疑,渐渐地对爱失去了信心?
许多人都是因为上面的一些情况踏入了修行,想要抛却那些烦恼,让自己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道德经》中说:“夫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意思是说,根是万物生命的起源,回归根本就是静,能静才能回归生命,所以,生命真正需要的是静。
当我们处在静心的状态中,我们就解开了心灵的枷锁,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爱从未消失。静心将会像一汪清泉洗净蒙在我们心灵上的灰尘,让我们重新感受到心中的爱,并且能够把这种爱的温暖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静心中,我们将变得平静而淡定,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剩下的只有内心深处那份实实在在的平静。疲惫的身体在彻底地放松之后获得了全新的能量,使我们充满无穷的动力和体力;大脑则在静心中获得片刻的宁静,使我们重新反省自己,不加判断地观照自己,发现真正的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生活不再是杂乱无章的样子,生命也不再是单调的重复,我们的灵魂将变得丰满而富有意义。
所以,如果你不想再像现在这样每天生活在焦虑不安之中,想要彻底地改变自己,那就投入到静心之中吧。
image.png但是,谁让你失去了静心呢?
真正让你失去静心的是你心中的欲望。当你心中的欲望越来越多,直到盖过了所有的思维,你的眼里除了那个欲望的目标以及追逐目标的冲动和焦躁之外,什么都看不见了。这个时候你就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以及对生命的觉察。
一旦陷入对欲望的追逐,就会变得急躁,然后就会强烈地感觉到事物的发展并不以你的意志而转移,好像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无论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多么的正确,自己拥有多么大的愿望,你仍然会觉得似乎自己越努力目标反而越看不清。
这个时候,如果你再付出更多的努力,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本无比坚定的信心开始慢慢地消退,你越来越不敢保证自己付出这么多就一定能够达到那个目标,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与此同时,原来坦然自得的心境也就失去了自在。力不从心的挫折感和事与愿违的压力开始源源不断地袭击你的心灵,让你陷入无穷无尽的焦虑不安之中。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即使你最后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也已经失去了生命最本真的意义。所谓“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人之所以失去静心,往往就是因为心中存在过多的欲望和执念。
所以,并不是你的生活没有美好和幸福,而是你在自己的欲望和执念中产生了一些不美好的念头和想法,从而使自己失去了那颗宁静、坦然、可以欣赏美的心。
image.png每个人心中的欲望、执念就像背负在身上沉重的包袱,要想做到静心,首先就要卸掉这些包袱,也就是抛开一切念头。
但要如何卸掉这些包袱呢?
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骄傲,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新的内容也装不进去;如果一个人不准备接受新知识,他消极的头脑同样也接受不了智慧;而如果一个人既“知道”又“不知道”,充满了疑惑,那就更无法吸收智慧;只有没有任何想法,在全然的安静中,我们才能听见内心智慧的声音。
所以,保持安静,以一种接纳的姿态等待,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
只要如实地接纳自己,同时也接纳别人以及整个外在世界,一切思想和情绪就都卸了下来。你没有担忧,也不再有烦恼,一切的抗争都平静下来,你的心也就跟着静下来了。
除此之外,在开始静心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些准备。
首先,要准备好耐心。静心并不会立竿见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一点一点地进入,直至深入渗透到我们的内心。所以,想要通过静心达到效果,就要有等待的耐心。
其次,还要有一些好奇心。保持一颗童心,带着新鲜的、好奇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周围的世界,观照自身,觉察周围的所有事情,带着一种探索和发现的眼光观察有没有什么变化,并且接纳它。随着静心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以及周围的世界,从而更加激起你对静心的好奇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松。对于一个平常忙惯了的人来说,刚开始尝试静心,突然要让自己静下来,内心反而会出现很多纷乱,从而导致无法找到任何静心的感受。已经习惯处于高速运转的大脑、情绪或者身体,如果突然强迫它们停下来、平静下来,它们反而会不习惯。
所以,放松全身心,以一种平和的、柔和的态度慢慢地进入静心状态。这个时候,尤其不能急躁,不要老想着:“为什么还没有平静下来?”,越是这样越不容易平静。静心不是工作,不是任务,也不以结果为导向,而是自然而然、循序渐进地进入一种心无杂念的状态。
图片虽然静心不能刻意,但对于刚开始静心的人来说,有意识地去为静心做些准备,养成一种静心的习惯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是一种习惯性动物,当你习惯在某个时间段或者某种环境中进入静心状态之后,到了那个时间、那个环境你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静心的感觉。所以,对于一个刚刚接触静心的人来说,你可以为静心设置一个流程。
首先,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练习并形成习惯,时间一长甚至每天到了那个时间、那个地点,你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工作,身体自动就会帮你调整到静心的状态。刚开始进行静心的时候,时间不宜过长,十几分钟就可以。
其次,营造良好的静心氛围。
为了减少干扰,在静心的时候,最好把灯光调节到比较舒适的亮度,房间的摆设、布置也最好按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甚至可以专门为静心准备一件舒适的衣服或者一个舒服的坐垫。总之,这些准备都是为了让你的身体处在一种最放松、最舒适的状态。当身体舒适了,精神就比较容易放松,这样就比较容易进入静心。
再次,选择合适的静心音乐。
如果在静心的时候,放一首能够让人放松并且是你很喜欢的音乐,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只要听到那首音乐,你就能够很快进入静心。
当然,在静心的时候,音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所以不用刻意追求某种音乐,也不用强迫自己去听不喜欢的音乐。
最后,排除干扰。
刚开始静心要想彻底排除干扰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关掉手机、关上房门等方式排除干扰,但不用把房间完全封闭,那样空气就无法流动,对身体反而不好。
当你做好这些准备,你就可以放松地、没有任何牵绊地顺着内在的牵引,让内心带领你往前走,甚至不需要知道目的地,你将会在这趟旅程中体验到最深沉的、回归内心的沉淀。
image.png静心帮我们通向自己的内心深处,能够使我们穿越散乱迷茫,觉察到自身存在的当下。在静心中,我们一方面感受到虚无,另一方面又在内心深处体会慢慢地充实。虚无和充实同时存在,但又是分开的,我们要做的只是纯粹的“关照”。
静心,是无处不在,而不是刻意为之。但是,关于静心,一般人都会有四个误区,一旦进入这些误区,你可能就做不到真正的静心。
第一个误区:静心必须“放空”
当我们完全进入静心的时候,极大的宁静就会降落在心里,所以在静心之前要先抛弃心中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思想和感觉。
但是,这些都只是理论。如果把“放空”自己作为静心,在大脑开始思考并产生一些想法的时候,就命令它必须停止思考,当某一种情绪或感觉出现的时候,就极力把它压回去,那么你体会的必然是痛苦,而不是静心。这种刻意追求的静心是不自然的、不真实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静心。
静心中所谓的抛弃所有的思想和感觉,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不是强迫的。当然,有时候这并不容易做到。我们可以试着使用一些技巧来帮助自己收心沉淀,协助自己的大脑在渐进的过程中慢慢地放松下来,慢慢地抛弃这些思想和感觉。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帮助”大脑“慢下来”,至于它什么时候才能完全地抛弃一切,达到静心的状态,那就只能等待了。
也就是说,“放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强制的过程。静心必须来自于放松,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在放松中,爱与祥和会自然地流露,人会变得沉着、有觉知。
第二个误区:静心就是专注
日常中,我们总是强调要集中精神,避开杂乱无章的思想和情绪,但是,人的大脑天生就是用来思考的,而情绪也是人的一种自然反应,如果你强迫它们停止工作,反而会使它们活动得更加频繁。
其实,静心和专注是相反的。专注是一种紧张,也就是强迫把所有的思想和感觉都集中于某一处。无论是专注于静心,还是专注于其他事情,其实人都已经失去了觉察。
很多人都曾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很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无法觉察到这件事以外的其他东西,而静心则是一种放松,不管是思想还是情绪,无论有还是没有,只需要关照就可以了,****放松地关照。在这种放松之中,人完全清醒地活在当下,能够清楚地觉察到自身所发生的一切,甚至是周围的一切。
所以,静心不是专注,不是集中精神,而是一种不执着的放松。
第三个误区:静心就是为了摆脱情绪的困扰
第三个误区常常是我们所犯的最大的误区——认为静心就是为了摆脱情绪的困扰,以为没有情绪就是静心。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静心并不是一个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你只需要一直向内看,一直往内追寻,宁静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那份安然的宁静来自于放松的观照,而不是来自于刻意的追求。
我们之所以把静心误解为没有情绪,往往是因为我们害怕情绪,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处理情绪。实际上,静心不是没有情绪,恰恰相反,静心是接纳情绪。
当人开始静心,慢慢地放松,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接纳自己情绪起起落落,就不会感到紧张,就不会再害怕情绪,人就会感到宁静;而如果只是用静心来逃避情绪,甚至试图解决情绪,只会使人变得更加情绪化。爱、慈悲、祥和、勇气永远不会在逃避中出现,清醒更不可能出现,静心自然也就无法达到。
静心是为了使人走向本性,帮助人清除心灵上的尘埃,感受内在的力量,从而获得面前生活中各种问题以及情绪的勇气。
第四个误区:只有在内心焦虑不安的时候,才想到静心
关于静心的最后一个误区,其实是人们常常静心失败的关键原因,那就是只有在内心焦虑不安的时候,才想到静心,试图通过静心来缓解自己的不安,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要做到静心,最难的就是开头。对于一个整天处于忙乱、烦躁状态的人来说,要想真正静下来是很难的,所以,如果想“临时抱佛脚”,一下子就达到静心那比登天还难。尤其是当人的生活已经陷入一团混乱之中,内心充满了惶恐不安,仅凭一时的打坐释放情绪,就想静心,这是不可能的。
静心,最重要的就是主动投入,你要主动去静心。如果仅仅把它当做一种休闲或是缓解自己情绪的工作,只在需要的时候去做,那你将无法真正的静心,更不可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
如果你能够做到长期静心,那么静心将会潜入你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带给你惊喜与变化。吃饭、散步、工作、喝茶、坐车,听音乐……无论你在做什么,你的内心都将保持宁静。当你感到自在、满足、安全、喜悦、幸福,忘记了自己是谁,正在做什么,你就已经处在静心中了。
图片内容整理自《静心》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