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之七——保持心平气和
一、天生易怒是人的本能
人类在适应环境生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了许多特质是为了对自身起到保护作用,发怒就是其中之一。
情绪有时候就想温度计,是在监测人的体温变化,以便保证人体能够在适应的温度环境生存和生活。
二、通过训练保持心平气和
生物本能绝大多数都是在环境影响下被迫训练出来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刻意训练。
为什么要训练保持心情平和呢?
因为大脑易怒的特点有时候可能是有利于保护自身,但有时候却容易让人冲动、失去理智,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可以通过三种常见的方法来训练:
第一种:通过专注数呼吸60秒让自己冷静下来;
第二种:用一些习惯性的方法转移注意力,比如情绪来临时听歌、吃点水果、跑步等;
第三种:释放愤怒之后,忍耐6秒钟。
但不论是哪一种方法,都要通过持续的刻意训练,不断累积成功的体验,直到让保持心平气和成为一种习惯。
三、将愤怒转化为原动力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情绪也是如此。
所以,学会正确运用自己的愤怒是一种智慧,将你的愤怒转化为原动力。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满意或者不愉快的事情,不仅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愤怒,更要学会利用这种愤怒的力量来推动自己改变的动力。
这就能够更好的化被动为主动。不仅解决了情绪的问题,还推动了前进的步伐。
四、没有谁“天生温柔”
温柔是一种平和后的产物。
当然,天生温柔的特质几乎不存在。幸运的人从小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没那么幸运的人就需要后天主动去训练。
这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性格特点,就是要懂得化被动为主动,缺乏就主动去争取。
不变的规律就是:“想要获得什么,就要学会先去付出什么。”
先慢慢去对待他人温柔,在生活和工作中,一言一行、大事小事皆是如此,去累积足够多好的体验。
量变会引起质变。
这也是刻意训练的结果。
五、请先实现自我满足
温柔的对待他人之前,请先实现自我满足。
所谓,“水满自溢”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可以理解为:自利利他。
一个人想要能够保持心平气和的待人处事,那么一定要保证两个前提。
一是:精神状态很好,能够理性的掌控自己;
二是:他已经能够很好的满足自己的需要。
我不推崇大家一开始就要效仿做圣人,做到无我利他。在这之前,一定是有一个自利利他的过程。
因此明了,人先学会爱好自己,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