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山简书作品集想法

人言不必畏,祖宗不足法

2017-09-21  本文已影响19人  云中山

        一个人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来自知识结构,不仅要广,而且要深。

      举凡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数学,逻辑哲学,文学法律,音乐美术体育,不一而足,皆宜涉猎。

        各科分开学习,更能综合到一起,方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如果永远因循守旧,用祖宗法,则社会必然停滞不前。清王朝的覆灭就是明证,最后产生内忧外患,天怒人怨。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无法阻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关键是要找到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这个方向决不会轻易找到,也一定不是表面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是要用心去感悟出来的,要用大量数据推演出来的。

        回首当年,毛主席之所以能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那是与他的社会实践和考察报告分不开的。

        如果后来的历史发展,充分证明自己判断方向正确,那人言又何足畏?何必畏呢?事实在说话,已经替自己代言。

      忠与孝的意义总是随着时代在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必然会进化出新的内容和含义。

      将来某一天,忠孝可以两全,忠就是孝,孝就是忠。

      创新是一个企业或个人价值的体现和灵魂,改革是一个国家的动力的源泉,改革创新是每一代人的天然使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其被拉着走,不如拉着时代和世界潮流走。

      以下是网络资料:作者,周大奔

        中国历史上三次最著名的变法,结局是一胜一败一平。第一次就是商鞅变法,虽然商鞅人死了,但政策还是得以延续下去,算是成功了;第二次,王安石变法,人还没死,便被一干所谓的清流伙同两宫皇太后给废掉了,可怜的王相公还白白背负了七百多年地骂名,是以绝对不能算是成功;至于第三次,则是几百年后的张居正变法,可以说这次应该是三次变法中水平最高,效果最明显的一次,但因为太岳先生与万历皇帝的个人恩怨,没有逃脱人亡政息的可悲局面。但其变法至少为神经错乱的明朝续命一个甲子,这是公认的。且在他家人遭受虐待的时候,就连昔日地政敌也站出来为他说话。而且仅过了四十年,到天启时便恢复名誉。崇祯皇帝还曾感叹道: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相一也,最终为张居正彻底平反。识者感慨其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在江陵,张居正故宅有题诗云: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所以他没有败,当然也没有胜……

        三次最有名的变法,连带那些诸如范仲淹变法、戊戌变法等影响稍差的变革,这一系列的变法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变法失败居多,变法之人全部倒霉。

        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仿佛有种强大的魔力,在诅咒着那些忧国忧民的大智慧者,让他们的结局无比凄惨。

      商鞅变法虽然方向正确,虽然得到了广大平民的用户,却严重侵犯了贵族的利益,这才导致了惨遭横死。

      王安石过于急功近利,过于避重就轻了。明明财政危机是由官府冗员过多引起,他却不敢动这个毒瘤,只是一味的想通过开源来解决。根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成功才叫有鬼。而且他地政策本身就有很大问题。许多法子看似合理,但实际执行时却千差万别,乱象丛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经过足够的实际调查,仅凭着想象拍脑门决定的。

        张居正对百官过于苛责,后期又刚愎自用,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而且他为人孤直,这才树敌太多;却又不群不党,这才招致了身后横祸。连带着好好地变法也跟着完蛋了。

      后记:朱镕基也是一个变法者,并且没有失败,是国企改革的先锋人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