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类家政服务月入过万
今年过年的时候,在一个家政播主的直播间里,我听到了一个词,叫做长护险,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新鲜事物,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主播是在向人们介绍如何在上海做长护险这样一种家政服务。
我就私底下了解了一下,什么是长护险。
我在看资料时,感觉申请流程不算复杂。一般提出申请,然后医保工作人员会上门评估失能等级——判定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按哪个标准发放。
但是,各个地方政策太不一样了。有的地方,必须交过长护险才可以申请。有的地方,交过医保,就可以申请这笔钱;我理解这类地方,脑门上有两个字:有钱!
我所在的小城市没有这类保险,就算交了医保也没有办法申请长护险。
而部分城市的长护险缴纳标准:比如成都:40岁以下,每个月交0.1%;40岁-退休前,交0.2%。退休人员,交0.3%。广州:35岁以下不缴费;35-45岁交0.02%;45岁-退休前,交0.08%。退休人员,交0.12%。
大家可以打社保电话咨询,区号+12333或区号+12393;或者直接跑一趟街道办咨询。
据资料介绍,目前我们国家有49个试点城市。包括上海、成都、广州、青岛等...
中国65岁以上老人已超过2亿,失能老人达到了4500万人。这个人群已经很广泛,广泛的让人焦虑,让人可怕。
一位网友的奶奶曾经就是一位失能老人,患有重度阿尔兹海默症。日夜都离不开人照顾。
家人给请了个住家阿姨,包吃住,一个月3000多。长期算下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如果可以申请长护险的话,每天就会有一个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一个小时,但不做饭不衣服不做家务,只照顾陪伴老人,比如洗头发剪脚趾甲或者聊天,听一位在上海做长护险的人说,有家政公司专门接这样的单子,应该是和相关的部门有对接,提供需要服务的人员名单,然后家政公司安排具有服务资质的人员进行上门服务,一般一个服务人员一天要做满八小时,就是要上八户,据说是月入过万的,但是听那个主播介绍说做这类服务的人员必须要持有长护险的照护证,就是说得持证上岗。
北大一位新闻学教授胡泳说:“世界上只有四种人:曾经是照护者的人,现在是照护者的人,即将成为照护者的人,以及需要照护者的人。
每一个人都可以列入这四个阶段,当然分类的标准一个是年龄的关系,第二个就是身体的原因,有的人没有到一定的寿数,但是他的健康出现了问题,他会成为被照顾的人。
有一个统计数据说,照顾老人的平均时间为四年,但15%的照护者照顾年迈父母的时间超过10年。
每天一睁眼就在干这个事,十几年如一日地干这个事,真的非常容易焦躁。生活变成了纯粹的耐力问题,和绝望对抗的心理问题。”
当然也会有一些非常孝顺的子女,来照顾需要照顾的老人,比如说阿尔兹海默症,最近我就刷到了一个视频,有一个叫小娇的儿媳妇就拍下他们家人和阿尔茨海海默症婆婆的日常生活,她老公和她的孩子,包括她自己,应该就是说全家人来照顾这个老人的,我猜想他们也有无奈的时候,只不过向人们展示的都是挺开心的一面,因为这个患病的婆婆是一个开心的婆婆,常常还看和孙子一起唱歌,并没有太折磨人的言行,也或者那些折磨人的言行,他没有拍下来罢了。
如果长护险能更普惠,更便民地推广开来,从金钱和人力上分担家人的精力,估计会大受欢迎。
不知道到我们成为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现在的90后孩子,将来要照顾我们这些60后,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两个人要照顾头上的四个老人,有的甚至是要照顾6到7个老人,压力是非常大的,就算他们能让老人住进养老院,能负担起经济支出,但绝对无法对每一个老人做到完全的精神关怀,不是他们不孝顺,只是他们无法做到完美,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他们还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身体。
作为60后的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也很早就为自己将来的做准备,一旦成为被照护的人群时,如果不是老年痴呆,那就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全面的接受这个现实,然后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后事不光是埋葬的事情,还是要从需要被人照顾到死亡的这段时间。不知道长短的,你要接受这样一种现实,并要做好孤独的打算,尽可能的让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质量和尊严。
所以,现在必须要使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良好,这才是你自己最大的本钱,理想的状态就是活着的时候有质量,死的时候有速度,不折磨自己,也不难为别人,无疾而终,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