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苏轼的《临江仙》一首
2023-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布衣也回眸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东坡:在黄冈县东边。苏轼流放黄州之时,筑“雪堂”于东坡,曰“东坡雪堂”,并自号为东坡居士。
②:縠纹:形容水中细小的波纹。即绉纱。
译:夜晚我在黄冈的东坡饮酒,醉后酒醒了以后又接着再喝。等回到住所的时候,恍惚之中好像已经是三更天了。家僮早已经呼呼大睡,鼻息声响如雷。我连声的敲门。没有一个人发出回应之声。只好拄着拐杖支撑到江边。独坐在那里,倾听滔滔的江水声。此时此刻,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可恨自己常常为名利所牵绊,“身非我有”空空奔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到什么时候才能忘却这些虚名浮利,求得彻底的解脱呢。夜已深沉,风也安静下来。江水如绉纱一样平展安详地流淌过去。我不如乘上一叶扁舟,顺江而下。到了远离尘世的辽阔江海之上,度过我余生的年华。
宋神宗元丰二年12月29日,北宋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结束了,苏轼因此在黄州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贬谪生活。这首词是他到黄州的第三年,当时他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他对自己的人生哲学进行反复的自我调节。“长恨此身非我有”,富有双层的意义,一是老庄思想在内,提倡人身自由,主张不不为外物所役。二是贴和作者此时的处境,他是作为罪人接受看管的。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这么痛苦呢?因为自己未能忘却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一旦彻悟之后,就有了“夜来风静穀纹平的这样的诗句,江风平息,水波不兴。这里内心的“动”与外界的“静”相结合。形成一种奇妙的境界,正是作者内心重归恬静的一种艺术写照,他想自己应该忘掉这身外的一切,甚至想象自己驾着小船飘荡在江海之中,表现了痛苦解脱之后的旷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