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读的几本书
很久没有光顾书架上的书了,于是便抄起吴军的一本书读,里面的一篇文章写到,他时常会翻阅《富兰克林自传》,能通过富兰克林的品德检视自己的行为。
于是顺着这条线,在微信读书上搜《富兰克林自传》,用了大概三天在地铁上通勤的时间阅读,只把第一部分看完,只觉得牛人之所以牛,跟勤奋好学密不可分。富兰克林酷爱读书,常跟人辩论,练习自己的逻辑思维,也会刻意模仿描写的优秀的文字,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文笔。除了勤奋外,他在修炼自己品德方面也下了极大的功夫。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是个可以学习的榜样,便毫不犹豫的买了纸质书,另外还有自传中提到的他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便又买了本《苏格拉底》这本书,通过学生的视角来描述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为了凑单又买了本《西方哲学通史》,里面介绍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集大成的哲学家们,索然篇幅有限,作者概括了每位哲学家的思想,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哲学发展。之后我打算再买一本讲西方哲学历史的书,目的也是纵观来看每位哲学家的思想,而不是只聚焦在一个上面。
买了书,先是捧起《西方哲学通史》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文章写的浅显易懂,没有太高深的思想绕来绕去,而是抽丝剥茧来概括哲学家的思想,让我从中能够了解到这位哲学家主张的思想。目前还没看完,当做闲暇之余的娱乐书,慢慢来看。
又看了《苏格拉底》,其中的申辩篇,通过柏拉图的视角,写古希腊人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断断续续看完了,果然哲学家的辩论能力确实很强,能不断的反驳你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后又看了里面的回忆苏格拉底,通过他另一个徒弟的视角来回忆苏格拉底,其中很多主张,到现在都很受用。
期间还有看自己专业知识的书籍,也从中学了不少技巧。
以上看的都是纸质书,算是专业知识外在兴趣的促使下喜欢看的类别,这类书不着急立马看完,我觉得是属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需要长期的滋润。
买了得到app上的听书,听了《黑天鹅》和《反脆弱》,这两本书是听一个讲座推荐的,就听了听,说的是我们如何对待不确定性,有点深奥,还没有完全搞懂,之后还要回过来细细品味下。
看了得到app上的电子书,其中一个是新出的书籍《阅读的方法》,试读了几章,有一章是讲,我们通过书和电脑释放自己的情绪,读一些明显带有攻击类的书,举例有李敖、韩寒,能够释放你的攻击欲,现实中不敢做的事,在书中做的干脆利索,极大的刺激到了爽点。我高中时陷入到了上学有用没用的怀疑中,读了韩寒的书,抨击教育体制、学校和老师,读起来太爽了,通过这本书才知道这是满足了释放我的攻击欲的一种方式,难怪就跟打了别人几拳那样爽。
在犹豫要不要买《阅读的方法》这本书纸质版继续看,我觉得是值得买的。
后又在得到app中看了之前很久之前没看完的一个短篇故事,是马伯庸写的《显微镜下的大明》,通过非常小的一个历史事件写的一套小册,读起来自觉和自己联系起来,如果自己是那个找到税收有问题的数学高手,我会不会把这件事上报上去还是忍气吞声,选择第一种,死亡的威胁随之而来,最后会被当做棋子不得善终;选择第二种,选择了一条甘愿平庸的人生,自觉会忿忿不平。真实是我会选择第二种,和短篇中的勇士大相径庭,尤其是后来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加让我不敢越雷池半步。但如果能够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并且不主动惹事,事来了不怕事的精神的话,我想也能够勇敢的迈出去。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试着读一读。
期间也看了自己专业知识的文章,目的是要在擅长的领域精进。
通过居家办公和五一短假,我找到了读书的乐趣,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里记录下。
一是,一天的时间利用的并不充分,大部分时间是被浪费掉了。早上7点半起床,有点晚,吃完饭来回走走时间太长,结束后还没有进入读书的状态就中午了,吃过午饭,休息到3点钟,起来坐一下,就要出去溜达,一直到晚上6点回来,然后做饭,吃饭后玩一玩,就到9点了,该洗洗睡了。一天真正看书思考的时间太少了。
二是,读完书没有做笔记,因为没有自己的理解,大部分都是摘抄,所以不愿意动手,反正都在书上记着,何必费劲再摘抄下来。也就是看了就看了,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且没有形成笔记,在不久的将来会忘,而且在下笔写的时候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憋不出来。读后少了思考和写的沉淀。
三是,目标不明确,主要是对自己阶段规划不够清晰,这里做一下然后放下,那里再来一下放下,转找轻松的事做,没有目标,像极了无头苍蝇,乱撞。
书要继续的读下去,时间要合理分配,并找到目标,坚持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