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书教育

《我们怎样学习》: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什么?

2017-03-12  本文已影响336人  燕麦文话
《我们怎样学习》: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什么?

今天推荐一本关于学习力的好书。我们常常会批评学生: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为什么他成绩好,你成绩那么差!其实,说的就是学习力的强弱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成人也有相同的困惑:为什么他行我不行?如果大家认真阅读这本书,就会明白,原来是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能力,甚至生活中交往能力,处事能力。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智力并非学习力的决定因素,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都是影响智力的重要原因。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我们可以怎样通过调控自己的情感情绪,兴趣,性格,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大体说来,我们的学习至少包括三重目的,这就是功利性、道德性和人格性的学习目的。学习目的的多重性,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重视高层次的学习目的,克服低层次的追求,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得更全面。相反,如果我们只重视低层次的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围绕知识和学科的功用性开展学习,学习就必然会越走越窄,效果会越来越差,甚至到了最后,开展学习越来越难。

作为老师,我们所教的大概就是知识,方法和思维。其实,知识只是学习的基本内容,而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比知识重要得多。只有超越知识层面的学习,才是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所谓应试教育培养了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类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实际工作能力却很低,甚至做不了实际工作。是什么原因造成高分低能呢?主要原因在于这类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的死记硬背上。由于是记忆性的死读书,这些学生没有掌握好专业方法与专业技术,至少没有在思维的层面形成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样的大学生并不少见,甚至在研究生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一个好的教师就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听课之中达到“愤”和“悱”的情感状态,然后“开其意”、“达其辞”,让学生在山回水复的寻觅之后突然有豁然明白的感觉,无疑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学生不“愤”不“悱”,就没有必要去教他了,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的。而学生的“愤”和“悱”,则必须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思维引导才能达到。

如果用驾驶汽车来比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则智力因素可以比作汽车本身,而非智力因素则是驾驶员。汽车能不能跑,跑的性能如何是一个基本的条件,但驾驶员的技术和意图则可以决定这汽车能跑得多快,向何处跑等最终因素。一部性能良好的汽车是跑的基础条件,而一个技术优秀的驾驶员则是能否把车开好开对的控制条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