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悟理·解人生(五)

2019-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琚清

今天读了朱自清的《憎》 ,文章没有写“憎”什么,但是感觉就是憎自己不能处理孤独,不能遍尝漠视和漠视的滋味。

“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辞。”而在老于事故的前辈们面前是家常便饭,而对于一个阅历未深的人,又痴心渴望爱与和平,难以过了坎,增加苦恼,所谓自作孽。”

看到一个不相干的人死了,他想象他曾有什么价值?是自然还是不自然?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省市,一个国家,该是一个什么占位呢?作者在思考,我也在思考,他思考死者在火车站附近,来来往往的人过来看看都走了,谁也不知道他的死因,也不见亲戚来,为死者悲哀,为生命的价值而质疑。为这样的漠视而悲哀。

四五年没见的同学,见了很高兴,当他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别后的情形后,对方报以干涸的微笑,接着是敷衍的几句话和“敬而远之” 的一句句“先生”,热烈的想望冰结在心坎,世上有什么东西让别人这样弃他如敝履呢?

他去任某校教务主任,同事们都是熟人,而于他来说,都是生人,因此尝遍了漠视和漠视的滋味,因为排课表,中间师生关系复杂,不能兼顾衔接,而这位先生上诉于校长先生,当然一定是对质、复仇的态度、辱蔑的冷笑……

读了先生的文章,理解了“憎” 的内涵,更多的是憎后无奈的孤独,人们常说,文人是孤独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觉确实如此。

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曾经认为最值得信任的闺蜜,在你痛苦的时候,将你痛苦的原因说与她,她却说与别人,当你的痛苦公布于众的时候,你感觉像一个裸体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此时此刻你是世上最孤独的人。曾经以为最好的朋友,在你把她当做生命中的知己,而一次次电话拒接,你感觉你是世界上无人怜爱的孤儿。当你一腔热情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不屑一顾,你有一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尴尬而无奈,因此一度的沮丧,是世界抛弃了我,还是我不能融入这个世界?

先生是文豪,尚且如此,我又有什么不能释然呢?读书让我们可以认识别人,也能看到自己,以书为镜,可以明理。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上学没请过假,上班兢兢业业,领导分配什么做什么,从来不挑三拣四,后来习惯成自然,直性子从来不会拐弯抹角,思维简单,做事直接,而这种“横冲直撞”,指不定碰了谁的锅,打了谁的碗,自认为陪个笑脸打个呵呵了事,可是谁知道笑里藏刀抑或冷眼相待,只感觉怯生生,说不出的不舒服,于是这一路下来再不敢随意说话,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哪是说话,看脸色那么简单?但为时已晚!是永远早不了,学不会是致命的伤!

父亲每每说起,感谢共产党给了他平等自由的生存权利,只要辛辛苦苦劳动就能生活,假使是资本主义社会,我们这样没有心机的人,早已被欺负、瓜分财务,岂止能顾及“孤独”这样简单的事?

也许孤独会到终老,是与世的格格不入,是与人看似近而心则远,是欲说还休欲做不能,是隔海相望咫尺天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