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能量日知录】20190304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能量姐姐

同步一下“能量光波”公众号新版块新推送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能量姐姐~

按理说“日知录”应当是每日皆有一新知,但上周五我却决定周末停更,一来确实是为了休息,二来也给自己留一个思考缓和的空间。

果然,这一停更就有一些新想法。

一般发了新推送之后我自己首先就喜欢反反复复地看,这样看了3天之后,我发觉摘抄的句子虽然都是我极喜欢的,但堆在一起总是让人感觉油腻,而且每个句子单独的存在感也降低了,倒不如以往一天一句来得印象深刻,回味无穷,这是其一。

其二,关注公众号的小伙伴们其实大多并非中文专业,如果按照以往的形式推送,能量光波似乎变成了我的摘抄本,而失去了对话的目的,这也是我不愿意的。

大家眼中的中文系是什么样子呢?整日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我猜很多人会觉得中文系带着一股矫揉造作的酸腐气,我觉得这确实是它的一个呈现。对我这种xxj文笔来说尤其适用,每次编辑光波都要一边提防过于幼稚,一边又提防做作的遣词造句。

而且,我时常感慨怎么会有中文系这种只要你一直读读书写写评论就能混个毕业的幸福专业,一边又隐隐担忧,假如我选择一直读下去,我未来会过怎样的生活?

香港女作家西西有一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把纯文学创造者形容为“殡仪馆化妆师”,“因为我的工作是寂寞而孤独的,既没有对手,也没有观众,当然也没有掌声”;我大二的时候参加一个采访小组去和老师交流他的学术和工作生涯,老师说他曾经有一段时间也很困惑,做研究写论文,尤其是中文系的论文,往往写出来就变成了图书馆里面落灰的废纸,所以他一直努力寻找让自己与现实世界产生连结的方式,在课堂上和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对话就是一个帮助他产生实感的重要方式。

即使弱鸡如我,大二下学期仍然读中文系读到怀疑人生,虽然我们学校的民间校训是“自由而无用”,我仍然会在拎着电脑走进一间又一间教室预备听老师solo的时候,对附近教室学经济、法律甚至是工科专业的同学们生出一种羡慕,然后扪心自问:xy,你读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大二下一个学期我都没能想通,于是我毅然决定出走湾湾,想着换一个新环境能否带来一些转机,湾湾虽然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却带给我了很多灵感、收获以及美丽体验,此处先按下不表,留着以后慢慢聊。

总之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享受当下,把纠结的时间用于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去年5月份我在光波里面分享过这么一段话:

十七岁怀疑生命,这种困惑是可以理解的。但人生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引言,更不是课堂上的是非题或申论题。人生的意义是后设的。我们用一辈子追逐,可能最后回首时,才会恍然明白。

人生不是没有意义。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是过了之后,才知道。不是开始的疑惑,或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小事的慢慢积累,堆叠出未来,同时形塑了自己的高度和亮度。

                                                                                                  ——刘克襄《十五颗小行星》

分享这段话的时候我正是大二下,摘抄时只一根筋地用它去解决人生终极困惑,但现在看来适用于一切追寻意义的疑问。

当下的想法是,真正决定你面前事物形状的其实都是你自己罢了,举例来讲,我当然可能把中文系读得死气沉沉,但我同样可以选择把它读得妙趣横生,比如学年论文选择我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在光波上分享一些有趣的学习见闻、学习心得等等。假如我会一直读中文系,我希望我未来也一直读得愉快,并且尽我所能去创造出一些意义来。

所以“能量日知录”的形式会变得更加随性、更加自由,但主旨是不变的“坚持读书,坚持写字”,分享的也一直会是真实的我,它和能量光波、和我自己一样,永远都是成长ing。

明天见!

晚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