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剽悍读书营

【碎碎念】

2018-10-20  本文已影响141人  小墨鱼天天很开心

最近长安汽车相关人员有对我们公司进行了一次审核,当审核到我们科室所负责的工作领域时,对方人员指出:对于车间现场使用的菲林软尺,计量工程师对其进行自校是无效的,因为校验人员没有相关资质。针对客户提出的质疑,我们室主任想要对其进行一个详细的解释,以证明我们内部对菲林的自校是合理的。但是,我们部长当场就阻止了室主任,并向客户保证会对相关自校人员(没错,就是我)进行培训,以取得相应资格。

很显然,在上述事例中,我们主任的行为在部长眼里是属于不懂事的。

回顾自己之前的20几年,从父母到老师,再到工作后的领导和同事,都纷纷要求我要懂事。但是,很奇怪的地方在于,对于“懂事”的定义却是模糊的。虽然我无法找到其精确的定义,但我知道关于“懂事”的解释权从来不在我身边。

父母对于“懂事”的解释,通通是来自于别人家的孩子,一旦我做了别人家孩子没做的事,我就是不“懂事”的。老师们对“懂事”的定义则更加简单粗暴,你的成绩决定了你的“懂事”程度。成绩好的同学自然是“懂事”的孩子,有糖果吃,有奖状拿;成绩差的同学,得到的不是说教就是棍棒。很明显,学生时代的我也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当我上班之后,领导和同事对于“懂事”的定义,则更加复杂。当你没有大局意识时,你是不“懂事”的;当你与领导据理力争时,你是不“懂事”的;当你与同事发生争吵时,由于你是新入职的员工,那么你还是不“懂事”的。以上的种种,其核心就是一点——利益,当你的行为破坏了或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你就是不“懂事”的。

每当涉及到利益分配,大家都喜欢用“懂事”或者不“懂事”来评判一个人的行为。有了它就意味着你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大家分配满意的唯一原因是因为牺牲最“懂事”那个人的利益。想要设计出一套公平的分配方案无疑是烧脑的,如果仅仅使用一个词语,就可以圆满的解决分配不均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想起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无疑是懂事的;大家一边赞扬小孔融懂事,一方面高高兴兴地吃着梨子。

你愿意当孔融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