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周四
2018-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UnforgivenII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融作为十岁孩童,访李元礼。李家只有才识渊博,清高之士及亲戚才会被通报。孔与李必不是真正的亲戚,但孔融把与自己与李家的关系联系为孔仲尼与李伯阳后代的世交,自然令名士们刮目相看,孩童反应之迅,应答之妙,令人佩服。从对话中,也可看出这是一个文化水平,礼仪修养较高的孩童。然而更妙的在后面。后来的一名士认为这小孩小时聪明,大了就不一定了。心里这样认为何必说出来呢。那么多的称赞表扬,您来泼这一瓢冷水,岂不是让孩子下不来台,用现在的教育思想来说,岂不是不考虑学生的反应和自尊呢?面对这样的神童,必定要吃些苦头的。被人说成自己小时候特聪明(意指现在一般),是不是搬了石头砸自己脚呢?可以想象一个大人被小孩堵得满脸通红,宾客取笑的情形。然,孔十岁出言也未免太尖刻,喜逞口舌之快,后必招祸矣,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智若愚必有道理,真正聪明人必能沉得住气。得饶人处且饶人,做事必留有余地,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也!
附,孔融典故。
孔融让梨 出自《三字经》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出自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一门争死 出自《后汉书·孔融传》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孔融名句
想当然 孔融名句
不胫而走 出自 孔融《论盛孝章书》 形容事物传布迅速,风行一时。
不可多得 出自 孔融《荐祢衡表》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出自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