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之爱,熟了
5月份的时候,在市场水果档,就看到有人在哄抢什么水果,走过去瞄一眼,居然是荔枝,这么早就熟了,也许是因为早熟吧,特价也要十块钱一斤,小贵。
一直以为这水果是6-7月份才熟的,看来与樱桃一样,也有早熟与晚熟品种呀。前两周在后山闲逛,还看到是未熟的绿果,看来山里的花与果,确实比平地要迟开及晚熟一些。
妃子之爱,熟了昨天经过售楼部,发现在搞活动,大人孩子参与者众,热闹非凡:荔枝节的荔枝展,用荔枝调饮料、做荔枝肉的手工蛋糕……
看了下展板,才知原来荔枝还有这么多品种?真是涨姿势了。尽管对热带水果一向无感,也还是顺手抓2把。
妃子之爱,熟了带着雨露的荔枝还真是新鲜,撕开皮与膜,果肉晶莹剔透,有清甜无渣的,有甜带微酸的。品种不同,果肉颜色稍有差异,有洁白半透明的,也有微黄的,也有白中透青的。每个品种吃2颗,终究还是没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遗憾!
忽然就想起学生时代学过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忘了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对荔枝有详细的描述并附有工笔画,印象最深的是把果肉称为假种皮,当时很是想不通,果肉就是果肉嘛,为啥要称为假种皮,而把膜称为果肉?看来植物学家与我等俗人的脑回路就是不一样!
妃子之爱,熟了另外一篇还记得是杨朔的《荔枝蜜》,描述他在广东从化,没赶上荔枝果成熟,只赶上荔枝花开,喝到了荔枝蜜,写得花团锦簇,立意高远……那时候真是无比向往这著名的岭南水果呀。
然而当我真正到了岭南,吃到了这个著名的水果,觉得……也就那样吧!文人墨客的话是绝对不能信的。说留香持久,绝对是扯淡,荔枝果很清淡,基本没什么香味,荔枝花倒是有点淡淡的清香。
诗人嘛擅长夸张的手法,真的日啖荔枝300颗,绝对会逃离岭南。我猜,整个荔枝季也没几个人够胆吃到300颗,30颗就腻了,而且喉咙会不太舒服……
不过,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俱失的说法还不算夸张。不跑死几匹马送上去,等到了贵妃面前,估计已经不能吃了。不知那么千里迢迢打马运上去的珍贵之果,杨贵妃一次能吃多少?千古之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