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线创新》学习笔记(上/创新篇)

2021-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文霂霖
      面临失速点(极限点)时候,要想管理好企业,简直难于上青天!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

      两年前首次接触“第二曲线”理论,一年前也曾经听过李善友教授的线上视频课,当时只觉懵懂新鲜,像学习知识和任何新的信息一样,只是知道了这样一个所谓的哲科学说,并没有认识到和我自身有什么关系。

      然而,经过这一年多市场的洗礼,当企业的发展增速开始变慢、遇到迟迟难以攻克的卡阻点时,我带着迫切寻找答案和出路的心,再次翻开了这本《第二曲线创新》。

      善友教授多年夙愿是想用哲科思维来重构商业教育,一反过去商学院教育从实践和归纳中找到理论的传统方法,以哲科思维为根基,以演绎的方式,先找到万事万物不变的第一性原理,再用理论指导商业实践。

      一、创新思维

      善友教授认为,创新是混沌大学的精髓。这本书就是讲创新思维的。教授将创新与生物学中的“自然选择进化论”进行了深入同构。第一曲线可同构为遗传,第二曲线则对应着进化后的新物种,而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方法论,则对应着变异与选择。

      什么是创新?“创新理论和创业家理论之父”、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对创新做过这样的定义:“创新不是在同一条曲线里渐进性改良,而是从一条曲线变为另一条曲线的新组合。”

      善友教授认为,面向未来的顶尖创新者,一定是兼具科学思维、哲学思维和商业思维的集大成者,即科学家、哲学家和企业家三者的合体。

      二、第一曲线思维模型

      1、第一曲线与极限点

      西方管理学大师、被誉为“管理哲学之父”的查尔斯.汉迪曾论断:“任何一条增长的 S 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极限点),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 S 曲线。此时,时间、资源和动力都足以使新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挣扎过程

      企业技术的创新模式有两种:连续性创新和非连续性创新。连续性创新完全符合S曲线,它是建立在现有的知识、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渐进式创新,关键词是“更好”。企业在绝大部分时间创造的绝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于连续性创新。

      然而,连续性创新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一定会到达极限点。此时,无论多么努力,也不可能取得进步。极限点是任何S曲线都无法逃脱的宿命。

      曾经人们更偏向于认为技术可以解决极限点问题。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随着技术水平一日千里的进步,极限点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源于组织内部的“熵增定律”。

      通过大数据研究以及对许多个案的总结。发现到达极限点以及由此导致的非连续性断层期。才是大企业的第一死因。因此,长期专注研究企业极限点的麦肯锡董事理查德·福斯特有如下感慨:“对一个公司的CEO来说,识别极限点的能力价值千金。”

      2、识别极限点

      目前,最为简洁有效识别极限点的标准是——单一要素10倍速变坏

      通常我们把以财务指标为代表的称为“显曲线”,另一类是以单一要素,如技术、市场、组织和产品等为代表的称为“隐曲线”。特别注意:隐曲线会先于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在隐含的曲线中,当某个单一要素发生10倍速变坏时,就是企业即将到达极限点的前兆。

      如果企业管理者仅仅关注财务曲线,其应对措施就会出现明显滞后。而一旦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时,则意味着技术、市场、组织和产品等要素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此时企业再想变革,已回天乏术。

      善友教授认为,只有第二曲线创新才可以实现新的10倍速的增长。想要重启增长,成功破局,保持始终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就需要发现“10倍速增长”的新物种。

        三、第二曲线思维模型

        1、企业的宿命

        大量数据和案例,揭示企业的两大终极宿命: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其“寿命”都有上限;企业规模越大,其增长速度越慢。

        因为企业的“保护性思维”,使之难以跨越自身的非连续性,往往容易选择保护更有感情的老旧业务,放弃充满未知风险的新兴业务。而市场则具有典型的“破坏性思维”,会通过“用脚投票”方式,让资金、人才、消费者等资源向新兴企业聚拢。所以,市场的长期整体增长,总是会超越企业级增长,成为最后的赢家。

        2、没有破坏,就没有创造

        企业想要基业长青只有一个办法:通过创造性破坏,跨越到第二曲线。熊彼特曾经推论断:“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10倍速的增长机会,只可能产生于第二曲线。也只有将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换,才可能带来“指数级增长”。

        第二曲线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企业要像市场破坏过气企业一样,敢于破坏自己的过气业务和过气产品。当过气产品和新兴产品之间遭遇非连续性时,企业要毫不犹豫把资源投向新兴产品,大胆去“破坏”过气产品。由此可知,顶级CEO,往往是“无情之人”。因为此时越顺着人性,越无法进行创造性的自我破坏,难以踏上第二曲线之旅。

        市场之所以能破坏企业,是因为企业是市场的子系统。同样的道理,“母系统”一定要敢于破坏“子系统”。《反脆弱》一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书中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便是:“一定要将系统分成子系统和母系统,只有破坏子系统才能让母系统长存。”无独有偶,知名作家万维钢先生也曾说:“市场经济就是进化经济,它的核心精神是想生就生,该死就死。”没有破坏,就没有创造。

        3、基业长青的方法论——守正出奇

        如何处理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个涉及企业“寿命”大问题,善友教授的建议是从管理和创新两个方面入手,这就是让企业基业长青的具体方法论——守正出奇。一方面, 通过管理尽量延长第一曲线的“生命”,以应对既有市场,不必生硬转型,或者新旧合并而弄巧成拙,应该让第一曲线“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这是“守正”;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启动独立的第二曲线,应对新兴的市场机会,为企业赢得全新的增长空间,这是“出奇”。

        开启第二曲线的最佳时机,需要在第一曲线已过“破局点”,而又不晚于财务“极限点”。切记,没有主业支撑的创新是瞎折腾,而期待固守主业实现基业长青也只是痴心妄想。真正的基业长青,只能是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攀登和跨越第二曲线……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四、分形创新思维模型

        在生物学中,变异+自然选择=进化(新物种),变异是遗传的子曲线。在商业世界,创新+市场选择=第二曲线,次级创新是第一曲线的子曲线。这就是进化与创新的“同构性”。

        第一曲线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其上会产生无数多样性的次级创新(子曲线)。当其中某项次级创新受到消费者、市场或者资本等的青睐,就有可能成长为第二曲线,所以第二曲线是长出来的,绝对不是遵循多元化理论发展的结果。这个过程就被称之为分形创新

        分形创新是一种生物学思维,有极大的解释力度和预测能力。特别需要指出,它和多元化业务之间没有同构性,跟多元化业务是完全不一样的创新方式。要实现分形创新,企业内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创新源、多样性,其中也包含像其他企业取经的方式。同时,还需要提高迭代的速度和质量。

        我们看一下分形创新的步骤,其中一步是第一曲线要素拆解,然后用组合创新的方式在内部做MVP(最小可行化产品),通过市场选择其中10倍做增长的要素,然后把MVP中的第一要素最大化,把它成长为新的第二曲线,这就是分形的步骤。分形算法的公式是Z=z²+C,其中z是个迭代符号,当把Z算出一个值后,再把它迭代进去又算出一个值,继续迭代进去,如此循环,无穷无尽。

        用善友教授常说的一句话: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美好自然就会呈现。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结果,生生不息,绵延不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