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当奥运“志愿者”,她在城中村一待就是十年
我在北京昌平区沙河镇某公寓租了一间房,坐公交到地铁站只有三站地,但是看起来差距得有三十年那么大。如果沙河可以称得上城中镇的话,那么我那块儿就是城中村。
那天我坐在中介的摩托车上,他回头对努力用手遮挡着风沙的我说:“沙河呀,说白了就是北京穷人的聚集地。”
也就是在搬进公寓的第一天,我认识了张姐。
刚搬家的我急需采购一些日用品,匆匆下楼,这才想起这个公寓的与世隔绝,最近的商场也有几公里远。
出正当我有些头疼时,我看到了张姐的铺子。
铺子是由一楼的住房改造的,面积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瓜果蔬菜到日用百货甚至是家用电器都有,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陈列得整整齐齐。所以与其说是铺子,倒不如说是个小型超市。
张姐有点婴儿肥,面容和善,我在挑选东西的时候,她一直在哼歌,仔细一听,是《我和我的祖国》。
“你是新来的吧?”结账的时候,张姐问我。
我笑问她是不是瞎猜的,她摇头笑了笑说:“在这儿开了十几年的店,基本每家每户我都能混个脸熟。”
2007年夏天,张姐那会儿还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正值奥运会筹备期间,刚刚大专毕业的她给家里留了张字条,就孤身一人从山东济宁来到了北京。
她听说各个高校都设有奥运志愿者招募点,于是满心欢喜地拖着行李赶到学院路。好巧不巧,第一个去的就是我们学校,排了几十分钟队伍后,工作人员却告诉她不符合条件,无法申报。
不甘心的她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跑遍了学院路八大院校,得到的答复却是清一色的无法申报。
那晚,囊中羞涩的她在学院桥下辗转了很久,等到再没有行人经过后,她才抱着行李沉沉睡去。
午夜时分,学院桥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桥下张姐睡得很香,雷打不动。
第二天,张姐早早醒来,匆匆离开了桥洞,又趁着没人对着镜子梳理了半天头发。这才又赶去最近的北航,趁着人少逮着工作人员唠嗑了十来分钟,这才知道,这些招募点只招收在京师生,像她这种情况的,只能回家去报名,而且还有很大的几率落选。
张姐有些发愁,但就这么回家的话她不敢也不甘心。
但生活仍要继续,她又拖着沉重的行李在拥挤的北京城穿梭,初出茅庐的农村小姑娘在这繁华的都市里显得格格不入。
一开始,张姐在路边看到一个地推宣传,于是过去毛遂自荐。负责人扔给她一个大包,告诉她发不完工资减半,张姐接在手中,低头一看,满包的传单。
张姐就这样顶着四十度的高温拦住来往的路人,使出浑身解数,有的时候甚至要追上小半条街对方才会不耐烦的接下她手里被汗水打湿的传单。
到了中午,行人渐渐稀少,包里的传单还剩下一大半,张姐努力把自己缩成一团,躲在树荫下。离她十几米处,几个大男人在地推帐篷的遮蔽下谈笑风生,她有些委屈。
忙活了一天,收工时,还有一小半没有发出去。负责人接过传单在手上掂量了一下,拿出一百块递给张姐。
张姐愣了愣,硬是没敢去接,嗫嚅道:“我......我没发完,不是只能拿一半吗?”
负责人笑了笑,把钱塞给了张姐说:“拿着吧,明天没完成,就不发你工资了。”
“好。”张姐接过了百元大钞,捏在手上整齐地对折了两次,珍而重之地放进了兜里。摸着着“饱满”了很多的裤兜,她感觉似乎也没那么委屈了。
张姐开始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太阳刚露头她就爬起来,对着镜子梳理好头发,然后偷偷摸摸地去北航的教学楼的厕所里洗漱并简单地清洗衣物,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又赶去工作。
她心想着,奥运会都在积极筹备中了,虽然自己当不成志愿者,但也不能因为自己拉低了国人的整体形象。
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勤勤恳恳地发传单,浑然不顾晒得发红的皮肤。她的努力负责人都看在眼里,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会让她和他们一起休息。
地推的活动慢慢接近尾声,最后一天傍晚,张姐接过了工资,转身准备离去,正发愁以后怎么办的时候,阿辉,也就是负责人叫住了她,说:“我看你挺吃苦耐劳的,我有个老客户最近开了家超市,缺人手,有兴趣吗?”
他顿了顿,看了眼张姐已经被磨出毛边的行李袋,补了句:“去的话,我可以帮你争取个住宿的地方。”
就像溺水的人突然抓住了救命稻草,这么多天积压的情绪在一瞬间倾泻出来,张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不停地说着谢谢。
道理听过很多,但那是张姐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努力,是会有回报的。
当天她就跟着阿辉去了那家超市,超市在顺义,不大不小,经过阿辉和老板的交涉,她住进了超市的储物间,条件是她必须什么活儿都干,但是工资和其他员工一样。
张姐自然是满口答应,终于不用再风餐露宿,她开心得像个孩子。
超市刚开业,一共十个员工,别人各有分工,三个收银员,六个售货员,多出来的张姐更像一个救火队员,售货、收银、上货、清洁,她都干,哪里需要人手她就出现在哪,每个周末还要和老板一起去各厂家和批发市场进货。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关系和她最好的员工小翠问她:“你每天这么拼,不累吗。”
“累啊!”张姐咬了一大口烤冷面,慢慢咽了下去,“但是值。”
在这里,张姐接触到了经营超市的各个流程。日积月累下来,每个环节到每个细节,早已成了习惯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上。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汲取着经验。
忙碌的工作填满了张姐的生活,安稳下来的她却好像和成为志愿者的初衷渐行渐远。只有货架上陈列的商品,才能听到张姐深夜朗读英语的声音。
但是自己闭门造车的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这让张姐有些懊恼。
业务能力越来越强的张姐让老板很是省心,索性自己做了甩手掌柜,让她全盘负责,并给她涨了一倍的工资。
偶然一次她来沙河找厂家进货,惊讶地发现厂里的工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人。
“大部分是印度人。”闲聊的时候,工厂老板告诉她,这些人都是看中了中国的发展前景,来碰碰运气的,这附近工厂很多,对于很多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个不错的聚集地。
张姐眼前一亮,忙追问道:“那他们交流会说英语吗?”
老板愣了下,有些奇怪地看了眼张姐,点头回道:“他们多少都是会的,就是口音有点奇怪。”
出了工厂,回超市的路上,老板和她的对话还是不停地在她脑海中萦绕。
2008年初,张姐婉拒了老板的挽留,揣着大半年的积蓄来到了沙河,住进了我现在所在的公寓。那时候沙河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公寓刚刚建成,张姐混在印度人当中成了第一批住户。
辞了工作,也就断了经济来源,不想办法的话,就只能坐吃山空。
那个时候的公寓远比现在要来得偏僻,周边没有购物场所,最近的地方离那儿有十公里,人们恨不得能把一次把一个月的用品全都采买回来。
对经营超市烂熟于心的张姐动了心思,立马就行动了起来。她先是和物业人员协商好,每月支付200块,同意她在小区门口摆摊。
摊位的问题解决了,接着就要开始采购货物。
张姐的摊位才刚刚起步,需要的货物量不多,远远达不到一般批发商还有厂家的批发价标准。
这时候,之前在超市工作大半年积累的人脉就派上用场了,张姐遍访之前认识的供货商,大都同意以批发价出售给她。
还剩最后一个问题没法解决,她的需求量过少,供货商不可能亏本为她配送,她必须自己想办法运输货物。
张姐手头的积蓄本来就不多,并没有多余的钱雇人拉货,无奈之下她本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采取笨方法,让厂商每晚将她的货物打包好,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她就蹬着淘来的废旧三轮来往于各个厂家之间拉取货物。
比起沉重的货物,更折磨人的是北京的倒春寒,柔弱的张姐好几次在刺骨的寒风中几近昏厥。她咬着牙,还是坚持了下来。
苦头没有白吃,张姐的小摊子刚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疯抢,每天都是供不应求。每天都和上百个印度租户打交道,这么一来二去,口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发音被熏陶得带有印式风情,但张姐还是很开心。
每天能运输的货物不是很多,而生鲜是需求量最大的,于是为了迎合大家,张姐每天以采购生鲜为主。
有熟客问她,虽然生鲜需求量大,但是利润低,为什么不换成别的商品呢?这样利润高一些,也不用那么辛苦。
张姐操着地道的印式英语,笑着对她说:“大家都不容易,你们远走他乡来到中国,这么做都是应该的,也是我自愿的。”
客人有些惊讶,感慨道:“像你这样的好人真不多见。”
“怎么会呢?”张姐展颜一笑,“这是我们的传统,中国像我一样的人多着呢。”
很快这段对话就被传开了,她身上那种中国人特有的勤劳、热情和友好感染了身处异国他乡的印度租户,于是他们每个人凑了点钱买了辆电动三轮车,送给了她。
能得到外国友人这样的认可,张姐热泪盈眶,她摸着三轮车,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奥运志愿者了。
她有些自豪。
有了电动三轮的张姐并没有因此而懈怠,反而更拼命地拉货,以前只用拉一趟货,现在每天都要在寒风中往来两三趟。
渐渐地,整个公寓的人都习惯了在张姐的小摊子上买东西,蔬菜水果、日用百货,商品也逐渐多样化,生意越做越大。
张姐不但没有仗着大家的依赖坐地起价,反而是将自己的利润一压再压,她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
首先是个志愿者。
就这样,张姐靠自己的努力“养活”了整个公寓一百来号人,也养活了自己,靠的不是聪明的头脑,也不是运气,而是她的真诚。
她始终以志愿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每天会随身带着一本小本子。每当客人有什么额外的需求,小到装饰品,大到空调冰箱,她都会记录下来,然后抽空去拉这些散货。
公寓里的人,但凡提到张姐,都是会露出微笑,竖起大拇指的。
转眼间,就到了八月份。那个传奇的夜晚,全中国的人都牢牢地守在电视机前,随着绚丽的烟花燃起,北京奥运会拉开了序幕,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时,多少人心潮澎湃。而在现场,站得笔直的张姐又一次热泪盈眶。
张姐说,那一刻,她明白了,只要心怀祖国,在哪不是志愿者呢,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中国人。
再后来,公寓扩建了,人数翻了几倍。张姐便花钱在一楼买了间房,改造成了如今的小超市,就在这里扎根下来了。
阿辉成了她的丈夫,有了阿辉的加入,又雇了人手,她再也不用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咬牙坚持,生活也越来越舒心。
就在去年,他们诞下了一个小男孩,组成了一个圆满的家庭。
了解了张姐传奇又平凡的经历后,我又不经意间想起中介对我说的那句:
“沙河呀,说白了就是北京穷人的聚集地。”
我想,任何人都没有有资格用“穷人”这个词来评价张姐这样的人。一个人是穷困还是富有从来都不是看他所处的环境如何,而是要看到他内里所散发出的特质。
电影《卡萨布兰卡》有这样一句话:“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在我看来,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你过往的一切的经历,你流过的汗水,你吃过的苦,你用过的心,都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是沉淀下来,烙印在你的身上。
我不知道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还有多少像张姐这样的“志愿者”,默默地将自己的过往沉淀,过着最平凡的生活,因为他们本就是平凡人。
正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有感而发。
身为中国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