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坚持写作数十年,结果却如你这般,我放弃写作
一位简友在一篇谈论写作的文章中,开头部分写到,自己是谁,自己如何有天赋,自己多大就开始在当地媒体发表文章,自己是如何的热爱阅读,并且自己如何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书籍,报纸等,云云。
部分简友向来有转载名人的写作经验的习惯,我点开作者的简书主页,看了一下这位作者过去的文章,还翻看了他的个人简介,原来,他就是那篇文章的写作者,并非转载。
我顿时心中一惊,神经突然变得紧张而敏感起来,“如果我像这位作者一样坚持阅读写作十多年,最终写成这个模样,我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吗?我情愿现在就把作家的梦想抛得远远的。”
如此说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实为不恭。为了避免引起大家的不适,同时不至于使我成为众矢之的,使个人的品德受到伤害,我不能透露这位作家的任何信息。
笔下的作家就不再是这位作家了,而我也只是在说明一种情况。如果你相信我没有胡诌一个莫须有的作家,你还可以接着往下看。
首先,我想感谢这位作者,真的,如果你觉得我这是变相的刻薄刁钻,那容我辩解几句吧。
我看过非常非常多的写作指导类文章,很多都是可以传世的佳作,诸如林清玄的《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老舍的《写透一件事》,还有很多诸如,“某某谈写作”式样的文章。这些都是好文章,把作家的那些微妙的运作机理结结实实地展现出来,或者将本已昭然天下的写作理论更加生动地加以阐述。
然而,我都没有因为这些优秀的作品再写点什么。今天,实属一个例外。所以,就对我的影响而言,可能一个“非我所愿”的失败者带来的警示作用,远远大于正面的指导。
诚恳地讲,这可能只是个人爱好的问题——我不喜欢这位简友,亦或作家的作品。我看他过去的作品在简书都反响平平,表明,与我持一致意见的人还真不少。比如说吧,学校里出来的那些应试作文,考再高的分数,都会令人有一种不舒服的束缚感。再比如说自媒体流行的一些套路作文,“一个故事,一个结论,一个故事,又一个结论,网友评论截图放上去,又一个结论,最终来一个结论大概括”。无论思想,语言水准,单就因为那结构,作品就有一种行尸走肉的姿态感。
勤奋,坚持阅读写作,未必成功,我想这不会有什么争议。这警示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我怕我配不上自己多年的勤奋和坚持。
我也想提醒一些人,少吹牛,很多简友在个人简介里,华丽丽地堆了一堆头衔,自己如何爱生活爱写作,坚持写作多少年,我翻看一下文章,结果平平无奇,你还能靠点谱吗?倒是给我提供了一个反面的警示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