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读书成长励志

拿下10万订单的,居然是最内向的那个人

2019-05-17  本文已影响10人  永恒课堂

昨天听读者萧萧谈她的前同事小池。

小池辞职前拿过公司史上最大订单:10万。老板年终奖励他两万。

这就这么一个人,没背景,长相普通,但销售业绩一直名列前茅。

萧萧跟小池同期进公司,是搭档。她活泼开朗,小池腼腆、寡言、喜欢独处。

当初带他俩的师傅,很不看好小池。老员工们也断言,萧萧发展一定会比小池好。像小池这种性格,做事绝对成不了。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内向的人,成了公司的金牌销售。

萧萧对小池很敬佩。谈起他俩一起拜访客户,每次都是萧萧的话更多些,但小池只要开口,得体大方、应答如流。

萧萧私下打趣,说他真矛盾,特擅伪装,压根不内向。

小池一如既往腼腆笑笑,回了一句:我当时在工作啊。

简单 7 个字,道出背后成功秘诀:个人性格与职业身份,需要有明确界限感。

真正职业化的人,都是既充分保留个性,又不会让性格因素影响工作。

第一:性格决定命运是最大的谎言

能不能做成事,不应单纯归结为性格。

程龙,演讲达人,圈内人尊称龙兄。鲜少人知道,龙兄曾是极度内向又自卑的人。

大学入学第一天,老师让大家自我介绍。

龙兄懵了。在农村时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场面,他局促不安,脸憋到通红,才磕磕巴巴吐出一句:“大家,我……程龙”,就逃似地跑下了讲台。

引人发笑的开场,让龙兄的整个大学期更沉默寡言,也更害怕公众表达。

毕业求职时,因为一说话就紧张,没有企业愿意录用他。

什么最弱,就从什么开始改变,龙兄下定决心:既然知道自己的性格短板,那就勇敢接纳,并开始刻意针对性练习。

他疯狂阅读演讲书籍,进行表达训练。同时,主动找人聊天,强迫自己输出观点。

之后,他的人生如同开挂,凭借出众的演讲表达能力,打败诸多竞争对手,成功拿到苹果大中华区培训师的 offer。

内向的人,若能真实透明接纳自己,会更容易化被动为主动,甚至化劣势为优势。

华晨宇,作为《王牌对王牌》新一季的主持人,他腼腆羞涩。站在贾玲和沈腾旁边,却从没有因为话不多而逊色。

只要到表演歌舞的环节,这个才华横溢的小伙子就立刻能发光发亮,收获观众的热烈掌声。

《自我激励的100种方法》一书中写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性格,这句话其实是一个谎言,它否认了我们拥有持续创造自我的力量。”

成天标榜“性格决定命运”的人,实则就是在自我设限。

第二:找到心理能量突破性格局限

卡尔·荣格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曾提过,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的特质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

内向的人,能量指向内部,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因此喜欢独处、安静自省和思考。

锤子科技的罗永浩在演讲时说: 

“你们别看我站在台上能扯淡那么久,其实我是个很内向的人。参加超过 5 个人的饭局我就会全身不舒服。每次饭局以后,回家都要一个人狠狠读一天书,才能缓过来。

记得没去新东方当老师之前,有很多人说我:老罗啊,你平时一天都不说几句话,还能上台当老师了?但我不管,我内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被别人所左右。谁规定内向的人就不能当老师了?”

性格归性格,工作是工作。

职业化的人,不仅是能区分二者,更能让自己的心理能量承载工作重量。

罗永浩扩容心理能量的方式,就是独处阅读。过度社交如果让其不适,他会钻进书里,汲取能量,调节自己。

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万众追捧,但在现实中,他偏爱独处。

他俩如斯内向,却无碍其设计出世界上最伟大的社交软件。

《时间的皱纹》作者马德琳·英格说,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把时间都用在阅读和思考上,她压根就不会成为一名如此大胆的思想家。

无论是罗永浩、张小龙、扎克伯格还是马德琳·英格,他们都因擅长找到自己的心理能量,从而轻松地突破了自己的性格局限,最终,大有所为。

第三: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相处的方式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外向者的嘉奖。两者只有差别之处,绝无是非对错之分。

内向者若不喜欢社交,不乐意与人打交道,大可不必勉强。只专注于事,也是一份很好的选择。

学长乔哥是资深销售,业绩一向靠前。他日常不爱社交,几乎不跟客户吃饭。

我问他:“从不请客户吃饭,毫无交情,他们会愿意签约?不会不爽么?”

乔哥反问:“一定要陪客户喝到吐血,才叫交情?如果利益合适,为什么不爽?

客户愿签,看中的是我这个人值得信任,我的产品物超所值,我们公司能成就他们公司。没有交易哪来感情。”

从这一点上说,内向的人更清醒更理性。正如知友李松蔚所言,人脉很重要,但无须把人脉当成人生的应有之义。

内向者专注于内心世界,通过仔细考虑资讯、观点、概念来获得满足感,而不是通过与人相处、团队合作来获取。

乔哥与小池都很清楚个人身份与职业身份,所以他俩在生活与工作间,能找到极佳的平衡点。

内向者与外向者相比,只是聚焦点和“充能方式”不同,并无高下之分。

既交付完美的成绩,又遵从内心选择,这才是成熟的职场人应该具有的模样。

第四:待人友善是修养 独来独往是个性

知乎上有一道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最高赞的一个回答是:

“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个性。”

一个人,不人云亦云,不委曲求全,活得自在又独立,才会吸引同频,找到真正让自己感觉舒适,并能相互成就的社交关系。

内向,当然能活得眉目舒展,温暖坦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