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干货| 职场读书怎么选?
齐帆齐微课打卡
古往今来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例外不爱读书,从巴菲特、查理芒格、埃隆马斯克到曾国藩、毛爷爷、钱钟书、俞敏洪等等。纵观如今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团队哪怕身兼数职,都依然愿意把时间花在读书上。
因此,作为一个想要长期升职加薪的职场人士所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爱读书、会读书。
如今碎片化阅读的浮躁时代,大部分职场人士都把精力花费在阅读公众号文章、刷短视频这样快餐式的阅读上,长期以往这会降低一个人思考深度和质量,会导致无法做出成熟、理性、高明的重要决策,因而是无法走上重要岗位及取得大成就的。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2020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阅读量是4.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纸质和电子书加起来不到8本。
在如此低阅读量的时代,职场人一年应该读多少本书籍呢?
比较合理的数字,在我看来是24本,1月2本,2周1本,这也是符合现代人忙碌快节奏的状态。
这篇,我们先从选书开始讲起。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选书呢,看网站或APP推荐榜单? 朋友间的口碑推荐? 看书名随性挑选?
这里,有以下几个主要指标供大家参考:
01 出版社,是否是权威出版社出版?如商业类书籍主要在中信出版社
02 版次,看看书籍是第几版?第几次印刷?数量越高说明畅销度越好,越受市场欢迎
03 作者,作者本身是否有足够的口碑及影响力,专业度如何?
04 评论,看看豆瓣的评分,一般8分以上值得一读。看豆瓣上读者评论说明,还可以看看当当网,京东图书的评分
05 大咖推荐,樊登读书,得到APP已经帮助大家做了一轮筛选
06 知名书籍索引,通常一些重要的书籍最后都会附上这本书的引用论著也可供我们参考选择
在此基础上选出的书籍普遍踩坑率较小。新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阅读高手通常也会有自己的选书逻辑,比如主题式扫书,作者式扫书,关键词式扫书,时代扫书。
选择职场书籍,在我看来有一个532模式。结合我们目前职场工作身份与成长需求,可以采用这个模式。
50% 专业类书籍
目前大家时间宝贵,因此读书也讲究实用性和跟自己高度关联的书籍。因此专业类书籍成为了我们阅读的主流。
以我最熟悉的营销及零售领域的书籍为例:
《视觉锤》《感官品牌》《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浪潮式发售》《细节营销》《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新零售》《销售就是玩转高情商》《市场营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相关的书籍,大家可以直接用搜索引擎找出,此外也可以让公司内部的领导层及资深人士来推荐。
30% 通用软硬技能书籍
除了强专业性书籍之外,有些技能是通用型的比如沟通力、演讲力、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项目管理、商务写作等。
市面上这类书籍众多,通常我们建议读经典及大家书籍。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及网络口碑推荐,给大家列出一些:
自我认知:《逆商》《心流》《认知天性》《乌合之众》《自卑与超越》
自我管理:《刻意练习》《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原则》《深度工作》《精力管理》
演讲力:《即兴演讲》《演讲的力量》《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
写作力:《成为作家》《写作这回事》《作文六要》《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
通识类的书籍就不得不提2个著作颇多且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家:西方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和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
他们的作品观点中肯、全面且丰富,很值得普通职场人士一读。
20%滋养生命的作品
前面读了大部分实用型书籍,这里我们还是要给出一些非实用型作品。比如文学类的诗歌、精品散文、小说、传记。一些科普类著作尤其是在人类学、语言学、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
唐诗宋词,名家散文,经典儒释道作品,通识科普著作,这些都值得一读。
它带给我们的更多是语言美感享受,情感共鸣,哲理领受,思维启发等,这些作品主要是长远以来滋养我们生命本身,同时值得长期读,多看几遍。
《论语》《诗经选集》《次第花开》《透过佛法看世界》《曾国藩传》《人类简史》《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苏菲的世界》......
532的选书“配方”在我看来是满足大部分职场人士所需的“营销均衡”的套餐,在专业领域有大量输入,也结合了通识类技能培养,还加以阅读滋养生命型书籍。当然,具体情况也看读者本身的状况而定,不拘泥于此。
阅读是最高性价比的投资,一本几十元的书就是作者穷其一生思考精华的总结。
与智者对话,站在巨人肩上,这才让我们职场之路充满更多可能性。
愿你善于利用读书这根杠杆,撬动职场乃至整个人生的腾飞。
齐帆齐2022年度写作营打卡第32篇 1780字,累计5007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