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三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得宠是指受到别人的提拔,偏爱。
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受辱是指被别人贬抑。
受宠我们为什么会惊呢?
因为是我们希望之外的,所以我们受宠若惊。
宠为下,宠是因为有人宠我们,宠我们的人在上,皇帝宠那些妃子,宠那些大臣,不是皇帝在上吗?所以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宠妾,宠物都很低的,我们都没有听说过宠上的吧!都是宠下的,所以我们受了宠有什么可光荣的,没有什么可光荣的。
得宠的话不光荣,得宠是上面的人赏给我们的。
自己自甘卑下,宠妾,宠物,宠臣都是受上面的人支配。
受辱呢?
是自己有点咎由自取,当别人来侮辱我们的时候,自己要反省反省,我们受辱的时候,自己很难承受,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是我们自己找来的。
为什么会受辱呢?
因为你肯定有缺陷,短板,所以才会遇到侮辱。当受辱的时需要做的是:第一,侮辱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是你有短板。第二,在受辱中学会反省并以此提升自己,以后就会少一点受辱和灾难。第三.知足不辱。
受辱为什么要惊?是我们意料之外的挫折和贬抑。
一个人能够在非常宠幸的时候,受人家侮辱的时候,可以不动心处之泰然,能够这样的话,就是宠也不惊,辱也不惊。
贵大患若身的意思是我把自己的宠辱看得比身体一样重要。
其实这些大患很多时候是一种我们本身的欲望。
宠辱就是大患
贵是人之所欲也,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贵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贵本身就是灾难,就跟我们的身体一样,哪个人身体没有病,我们整天为我们的身体在忙,忙着装饰它,还要保养,还要让他年轻,这个身就是我们的大患,因为你贵其身所以有大患,你贵什么,什么就有大患,贵财,贵名,贵权都有大患。
我有大患,不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而是有了这个身体后,我产生了很多为了满足这个身体所带来的欲望。
为什么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我们一有身体的话,就要名,要利,五官的享受,人前人后的尊敬,高级的待遇,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的得失,孩子的各种成长,这更让自己困在欲望的网中,很难认清自己和他人。
我们常常以为生活的不幸,源于物质上的贫瘠,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烦恼,与贫富无关。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生活逼得自己身心疲惫,无路可退,其实是欲望让你越活越累,越陷越深。
所有东西,只要贵就有大患,为什么老子把道的本体读出来之后,赶紧说美之为美,斯恶亦,善之不善,思不善亦,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交,最宝贵的是我们的身体给我们最大麻烦的也是我们的身体,跟我最亲近的是我们的亲人,给我们大烦恼的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在老公面前最敞开,但是给我们伤害最深的也是我们的亲密关系,我们最疼爱我们的孩子,但是常常让我们痛苦的还是我们的孩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些外物是最消耗人的,这些都是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通过这一章节我们学到的是什么?
外在的一切就像过眼云烟,就像电视剧红楼梦里面的判词一样,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意思是人们争名夺利到最后,好似鸟儿把食物都已吃尽,四散投入林间,只剩下一片空荡荡的茫茫大地,一无所有,即是寓指最后一切繁华都归于空虚,象白茫茫的原野一样什么都没有留下。比喻书中人物、辉煌繁华的生活、赫赫扬扬的家族荣耀最后都烟消云散了。
为什么人会宠辱若惊呢?把自己的得失看得太重要,把自己的欲望看得太重要,所以得失都会惊。
庄子说: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宠辱都不是我本身的一种情况,而是有权利的人或者外在的力量加在我身上,所以得宠与受辱都受到惊吓。受到这种惊吓就是要提醒我们谨慎小心,得宠时要谦虚,受辱时要坦然,这样才能保有自己生命的特色。最重要的是要自强。
我们应该对一切事物都要像道德经第五章一样,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们多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要偏爱,偏爱就会有痛苦,偏爱就会有纠缠,我们要保持中道,每一个人来到我们的生命都是在帮助我们完成自己未了却的缘份,我们在别人的生命角色力也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每个人行使完自己角色就会离开,所以知道了生命的无常,就会看淡一切,如《小窗幽记》所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范仲淹曾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昔时贤文》“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尘世间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力是常态。在战国的时候,赵国的名将廉颇,便有过“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的历史经验。《记》所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廉颇在长平被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的方法进行结交,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很多时候我们经历过这些世间之事后方能无视成败劫毁,看淡荣辱悲欢,而所谓的平常之心,也不过是历经沧桑之后转而生出的智慧。
为什么我们痛苦,因为宠辱,因为欲望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重外轻内,慢慢修炼成重内轻外。
真正爱护身体的人 不会在五色,五味之中,这样的人是清心寡欲的,那些事情能做,那些事情不能做,他都会考虑得比较完整,不会刻意非做什么,以至于到最后伤了自己的身体,所以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很多人可能会问,那难道我们的身体不需要去爱护了吗?我们的身体需要去爱护,但是不能为了自己身体的舒适,欲望的满足,而过度追求外在的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为了自己的欲望而疲于奔命。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看得不重要,那么他也不会把他人的生命看得很重要。
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要的人才会对国家珍爱,才会爱护自己的国家。
当你患病的时候,医生告诉你必须去掉某一部分重要的肢体或器官,你才能再活下去。差不多都会同意医生的意见,宁愿忍痛割舍一直陪伴自己成长的肢体或器官,只图自己的生命能够活下去,即使自己的身体,到了最后关头,仍然不是我们所爱的,更何况其他的呢!失宠得辱很正常。
身系天下安危者,是以爱己之心,来珍惜呵护天下的全民,发挥出对人类的大爱心,才能把天下托付给他。
这一章节:主要是老子首先提出了 两个问题,什么是宠辱若惊?什么是贵大患若身?然后最后两句话的总结其实在告诉我们读者真正爱护自己身体的人是什么样?宠辱和大患的关系是什么?世人的贵大患若身,跟圣人的贵身有什么区别,所带来的结果有那些不一样?圣人贵身可以寄天下,托天下,世人贵身的结果是宠辱若惊。怎么样从宠辱若惊变得宠辱不惊,从贵大患若身变成贵天下若身。
就像我们对待我们的孩子一样,贵学习成绩若身,而不是贵心理健康若身,对待自己的爱人,我们贵战胜对方若身而不是贵滋养若身。在企业经营中我们很少以公司员工心态调整为重点而是以业绩目标为重点,我们做了很多本末倒置的事情却全然地不知,我们总是在宠辱中与他人的纠缠中轮回,很少去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无常。
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世间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而来,而是净化我们的灵魂和服务更多的生命而来。母亲滋养孩子,孩子敬爱双亲。夫妻举案齐眉,下属忠心领导,领导服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