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度》读书笔记- 需求是什么
第一章:需求洞察:就出用户内心的渴望
1、什么是需求
尚未满足,又希望被满足的愿望。
1)需求不等于愿望,愿望是有价值的,就是人们是愿意为之付出的成本,包括金钱成本、精力成本、时间成本和心态成本。
如果人们不愿意为愿望付出成本,这种愿望并不是需求,或是不强烈、没有强度的需求。
2)需求有层次
A、物质的、心理的、文化的
对应方法目的链的功能属性、情感属性、价值属性
B、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和收入、阶层、精神水平对应。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是要将每个需求彻底区分清楚,人的很多行为受多种层次同时影响。
2、为什么需求这么重要?
1)需求比产品更持久
产品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随着技术、潮流而变化,需求则是相对稳定的。
例子
需求:喜欢吃辣,对应产品:火锅、麻辣香锅、各种新的菜品。
需求:看视频,对应产品:录像机、光盘、视频网站、高清机顶盒。
过分关注产品,把精力放在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上,导致忽视掉其他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和机会。“近视眼”。
例子:柯达这些老牌公司。
需求:拍照,摄影,对应产品:胶片,错过了数字时代而陨落。
技术创新和需求不匹配,技术就像无根的树。
2)需求引领开发
理解需求,而不是解决方案。
理解需求,自由的思考解决方案。
例子:柯达如果能理解人们拍照代表着记录瞬间的美好和情感并分享,如果能把自己从一个胶片公司转换成图像公司,是否可能成为instagram。
3)需求预测未来趋势
3、需求洞察
途径:观察和访谈
深度:口渴喝饮料,口渴是第一层次,再深一层次:恢复活力。所以喝水只是解决方案之一。
1)理解不同,需求不同
汽车:有人视为代步工具,有人视为情人。
在这个理解上,构筑各种机制,商机则出现。
例子:征途,理解为“有钱人虚拟的炫富舞台”,游戏免费,刀具收费、宝箱、合成机制。
2)需求洞察关注用户动机
不是按品类分类,而是按照用户使用行为、心理和情感造成的影响寻求不同的维度分类。
例子:对商品的分类,按照耐用品和一次性用品分类(使用行为和态度),这样的分类,可以联想解释更多的内容。
3)关注需求的本质
表层需求,很能很短的周期内就改变。
也不能过于抽象(比如需要被尊重),可能揭示的是大众的共识,不容易行程可操作的方案。
例子:刷夜-KTV、酒吧买醉、夜跑----》寻找共性元素后得到“宣泄+社交”,探讨更多的解决方案:城市探险、极限徒步登山。
第二章:像福尔模式一样发现用户需求
例子:Newton和Iphone的对比,前者是技术的炫富,而找不到市场定位,需求量低。而后者满足了“随时随地找到最新的娱乐”。
1、每个人都有需求洞察的能力
人人都是“XXX”,是一个对每个人都能打开方便之门的职业,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和思考,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对需求自己的看法。
2、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丰富的知识储备,拥有相应经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好像福尔摩斯。
1)有丰富的知识体系
2)可以从蛛丝马迹的细节中找到线索,并将线索通过合理的推理贯穿起来,找到答案
3)可以用理论知识进行脑补,将缺少的环节补上
3、知识的学科内容
1)人和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
2)数据分析的知识:统计学、数学建模、图书馆学、软件工程
3)图像和文字知识:设计学、人因学、文学、美学
4)商业和技术知识:项目管理、营销学、传播学、专业工程知识
不必一一精通,能够了解和运用就可以了。
需要学习各个学科的思考框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式。
4、需求洞察者的三个素质
1)同理心
镜像神经元,让我们看到和听到别人行为时产生感同身受的反应,就像自己经历过一样。但只有直接看到或者感受到,才能产生作用。
故事: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 企业高层高高在上,研发闭门造车。
2)联想力
对环境、行为、互动细节的深度观察、并结合自身经验的联想,推动有价值的想法形成
例子:用扔掉的袜子擦地==》可一次性扔掉擦布的拖把。
比喻:每个行为特征是树杈,连起来可以看到一棵树,通过分叉碰到下一棵树,便看到了森林。
联想力可以把矛盾的行为联系起来,找出内在的一致性动机。
例子:大学生的“学术路线、社会路线、创业路线",寻找共同点:“生涯规划”概念。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比过去的大学生更早的对未来有规划。
3)好奇心
好奇心是不断深挖的动力
需求分为:
A、显性需求,可以被表达出来的
B、潜在需求,需求满足前,用户都没有意识到他有这样的需求
往往潜在需求有更大的价值
好奇心的回报
A、可能时间很长,乔布斯去印度学习禅宗,到融入苹果设计哲学隔了几十年
B、不一定直接,比如增加安装率,导致活跃率提高
同理心是钥匙,打开宝藏大门,联想力是地图,指引找到宝藏线索,好奇心是铁锹,挖出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