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集

《浮生六记》:叹奇缘 思雅趣

2020-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曦笔墨

《浮生六记》:叹奇缘  思雅趣

文/小曦笔墨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代表作品,共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后两记已佚。文中描述的不过是沈复的日常琐事,是一部自传体,然其不按时间顺序来写,而是将同类事物放在一块描写,有欢乐,有悲伤,若单读其中一章,尚不能了解其一生。

        以前初中书本中的《童趣》我还记忆犹新,沈复见藐小事物,细察其纹理,留蚊于帐中,向其喷烟,作青云白鹤观,又见二虫斗草间,将癞蛤蟆视作庞然大物,鞭之,驱别院。那时感觉作者真是一个有趣的人啊。颇像小时候的自己。后来听说出自《浮生六记》,也以为此书描写的是只一些有趣的事情。后读之,见其是古文,不甚解,读少许,尚觉难入其中,搁置至今。近日闲居,听书闻之,讲书人声音美妙动听,听其讲述沈复芸娘的故事,感动至甚。随翻旧书,原来书中内容如此妙不可言,令人叹惋,令人神情,也令人怡然。

      芸娘乃沈复表姐,擅长刺绣,听《琵琶行》即可成诵,喜欢吟诗,有“秋侵人影痩,霜染菊花肥”之句。沈复对芸娘一见钟情,告诉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婚后,芸娘为沈复暖粥。藏粥侍君,传为话柄。他们一起谈论诗词,讲楚辞,纳凉赏月。游沧浪亭、秋爽斋。在沧浪亭,“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烂然。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沧浪亭也成为他们一直向往的地方。他们有着相同的趣好。爱好诗书,爱出游。芸灯下阅《西厢记》忘倦。沈复爱好诗书画印,彼此理解赞赏。读《闺房记乐》这一卷,发现其很像《红楼梦》里的宝玉跟黛玉。沈复的《浮生六记》被称为“小红楼”不无道理。芸娘的去世早就已经埋下了伏笔。芸自幼聪慧,“恐其福泽不深”,沈复赠其字“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中元节芸说:“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却见到灵异事件。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沈复思念至深,记录下他们的点滴,有人会羡慕他们的生活,亦如李清照赵明诚的“赌书消得泼茶香”;《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张生;陆游唐琬、杜丽娘柳梦梅、纳兰容若和卢氏的“当时只道是平常”。作者亦如他们一样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当中,却毫不察觉终是“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如今已经烟消云散。我不想说他们的悲惨遭遇,他们的坎坷人生,因为在这一段时光中,他们仍然能够不失其乐。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我也不禁感叹芸的香消玉殒。林语堂先生说芸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她和沈复举案齐眉,琴瑟和鸣,于清贫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沈复于七夕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悼之念之。是无数人理想中的夫妇相处之道。

        文中喜其《闲情记趣》一章,赏花饮酒,静室焚香,有一种苦中作乐之感,当然也是因为沈复是一名文人,喜欢雅事,舞文弄墨,赏花酣酒,真有一番乐趣,从文中我也学到了很多闲雅的方法,自己插花,布置庭院,叠石成山,做活花屏等等,从中也获得许多乐趣。对于古老园林也有了一种向往之情。作者最后游山玩水,走遍名山大川。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以前壮观的山河风景,情弛神往。

    总的来说,这本说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若最后两章未失,还能学到养生的方法。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总是追求高雅。然而这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现代人极力向古人靠近,喜欢乡下,还说要隐居山林,但又有谁知道,那些隐士的生活是如何清贫,饥寒交迫,为时所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背后是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作的一位老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也可能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不堪;即使现在的美似天仙的李子柒,也是终日在田间院中奔忙。只不过她比古人要幸运多了,因为网络,大家都能看得到她,蜂拥而上,一股脑去模仿她的这种生活,回头看看,旁边又架设了多少手机、摄影装备,不也是吸引眼球吗,当然在现在来说,那也是一种努力,努力进入大众视野,细想想,都是因为当前的生活条件都很不错,将自己曝光也是很容易了呢。我不反对这种,也是努力的一种方向。

      古人生活简单,琴棋书画,今人生活复杂,压力大。所处的时代不同,理解也不同,我们可以在《浮生六记》中找寻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让心灵简单,让心情放松。

      推荐阅读原文,收获良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