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原上找一座高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356de0b56cf08c1b.jpg)
在人的一生中,谁人不寄望有所成就而成功呢?除非无可奈何而放下。
“无可奈何”一词,语出《战国策》,《史记》亦有“载可奈何”之言。“奈何”,是为“如何,怎么办”之意,“无可奈何”是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有可奈何”呢?不就是知道如何吗?不就是知道怎么办、有办法吗?
我与我辈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幼时之家教,限于历史条件和父母教育背景,基本没有或少有“人生成功”之开蒙。小学和中学时代,是为“十年文革”与“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时期,上学与读书只是顺任了年少之自然,甚或没有优质的课本与教案,倒是在“小人书”中培育出了英雄主义人生气质。虽遇上了“高考之恢复”并幸而参加了高考,也多有懵懂之意,远不及今日“高考至上的成功主义”。在沫若先生《科学的春天》强烈感召下,“青春之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是与时俱进的,奋发读书求学以弥补过去的损失,顽强拼搏于职业生涯以求建功立业,可谓昂扬奋进之人生,但却少有个人的“功利主义”成功概念。及至“英雄主义时代消退”,“成功学”成为时代的“显学”时,我辈人已近中年后期,于是再次出发,在“人生成功或成功人生”的主题下,真切地思考与求索,真诚地学习和研究,以求真实的思想、真为的做法。如此,屡有斩获,或洞见于人生卓越之真谛,或开朗于人生之大气派,或开明于人生之大格局,或开阔于人生之大境界,然而,却是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尾声,心中不禁慨叹:人生成功,贵在早觉悟,重在早行动,要在有高度的作为。惟在如此,才能实现真正之高峰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f73dc3e912755dbd.jpg)
今天的青少年,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学业有成、职业有成就、事业有发展,以及整个人生的成功,可谓得天独厚,远不是我们一代人所可比拟的——在学校,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有完备的教科书体系和教辅资源系统,励志于青少年成功读书、卓越成长的读物更是琳琅满目于图书馆、书店、图书市场、各大网络购书平台,可谓应有尽有。在职场中,励志成功的培训更是各个组织机构所不能缺少的,缺乏则更是不可以的,既有专项能力拓展的,也有综合素质提升的,还有国际化的,可谓“只有你想不到、做不到的,没有培训机构不能培训的”,至于助力职场成功的中外著作、名家名著,更是层出不穷,蔚为壮观,多有让人不知所措。
我之所以如此思想和表述,就在于我本身亲历了这样一个“励志成功”的时代脉络和实践路线,比较典型地表现为从十七八年前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从优秀到卓越》,到后来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做最好的自己》,以至近年来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从0到1》。坦诚地讲,励志成功是必须的,尤其在我们这个茫茫人海的国度,非励志不能秀出;励志成功著作的阅读思考也是开卷有益的,加强了做人的思想厚度,加大了追求的意志强度,加深了做事的精耕力度,不可不谓之卓有成效。然而,蓦然回首,“高度”呢?励志成功,不就在于学业、职业、事业和人生的“高峰存在”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eff13176509e16ea.jpg)
近日,读顾随先生的讲坛实录中册《中国古典文心》,我豁然开朗了学业、职业、事业,特别是整个人生走向“高峰存在”的基本法则:到高原上找一座高峰。这是我的一个形象表达。其中的蕴涵,是包括两方面旨趣的,一个是直接在“珠峰”磨炼攀登能力,努力实现人生的“高峰存在”。这个思想,我在“简书”上已发过一篇文稿,可参见,于此不赘言。另一个思想,则是我要在本文中特意述说的,也是我为什么要在前面铺陈那么多回顾性文字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无论攻克学业与专业、做强职业或事业,以至于完成好整个人生,都是有做得非常卓越杰出的前辈或同辈群像的,而不仅仅是一个人,譬如中信出版社《先生》一书为我们展示的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等老一辈大师的群像,东方出版社《我在北大当教授》一书为我们展现的陈春花、李咏梅、毛利华等20位新生代卓越杰出者的群像,他们构成了学业与专业、职业和事业人生的高原。在这高原上,又总有或雄峻、或秀峻的高峰。如此观之思之,我们要实现学业或专业、职业或事业人生的“高峰存在”,直线而非曲线地就是进入高原,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峻峭高峰,以其业峻鸿绩开悟自己的思想,卓越自己的思维,杰出自己的方法,巍峨自己的作为,壮观自己的人生。如此,要比逐步“杂取”诸人多家更胜一筹,正可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青年毛泽东如是说。这就表明,青年毛泽东在湖湘群杰的高原上找到了可以巍峨壮观自己的高峰。毛泽东自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就批读过《曾文正公全集》,并以此背景自己的人生,不就是“到高原上找一座高峰”成就自己法则的最佳范例吗?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以曾国藩的这个箴言作为我这篇文稿的结尾,是为一种恰切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c58755b3169c8a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