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退而不休

2023-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浅笑安然N

五十岁,凭运气我拿到了一纸退休证。工资不多,但此后的人生还是多了一丝底气。

五十岁的我选择退而不休,这是不得已,也是自己的心意,因为你根本休不起。未来是一个变数,无论年轻或年老都不可预测。

儿子已成年但还未娶妻,女儿刚刚长大即将要步入高中生活,这未来你细算算得用多少钱堆积。

这就是我们五十岁还停不下来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

人如若没有在年轻时打下自己的半壁江山,纵使年过半百,你能歇息的了吗?

其实并不是说不休就么有好的生活,没有兴趣爱好,直奔一个钱字。有闲有忙才是好生活。

今天在公众号读到一篇文章很有共鸣,自己的碎碎念根本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和意境。

摘抄一小段:

在自己与外界之间划出一个界限“闲”的状态,大家都非常向往。但我发现,大家对“闲”其实是有误解的,就是把“没有事”当作“闲”。比如,有人认为辞职不工作就可以闲了,但凡教室有同学来问我相关的问题,我大都会建议先等一等。

住到山里,穿着布袍子,簪一根簪子,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画面。山里有很多蚊虫,你需要处理很多在城市里无法想象的困难,很快就会陷入狼狈,相比眼前那些熟悉的可以被解决的问题,这些未知的狼狈让人更难以招架。

真正的闲,是能量凝聚而充沛的,而非只是待在那里,没有活力与生机,也不是要舍弃现在的生活,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我们来看一看“闲”这个字,外面是一个“门”字,里面有一个“木”字,木代表栅栏,像一道围墙或者界限,有保护的意思。引申出来,就是你为自己划出的某种界限,外面是世界,里面是自己的空间。在我看来,这个字代表着某种原则性的东西。世界上第一本教授静坐的书《童蒙止观》提到,闲是“不做众事”,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我可以不做那些事”。

“我可以不做那些事”便代表着“我可以做这些事”。人生有选择,我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这个状态叫作“闲”。往深里说,便是因为有余量,所以从容,能够主动去决定、安排自己的人生,有所选择,而非不得不如此。

“有选择”这一点听上去难一些,每次谈到这个主题,总是有人说,我没得选,我是被动的,我的日程已经排满了……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都对这样的故事不陌生:

某人特别特别忙,突然有一天因为一些情况——有可能是生病了,有可能遇到了一些事——他从现有的生活中跳脱出来,开始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觉得原来生活这么珍贵美好,原来我也可以不只生活在忙碌中。当我们不去主动选择的时候,终有一天会把自己置于绝对的被动境地,直到发生些什么,促使我们去思考。但遗憾的是,这一刻往往发生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或是在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之后。再想到去选择,成本已经有点太高,改变的机会也很小了。

五十岁我还庆幸还自己有主动选择的能力,所以,未来十年如果身体允许,我选择退而不休,要有一份谋生的生计挣碎银几两,以解世间万千惆怅。

这样一来六十岁就又成为了一个憧憬,就像年轻时在反复叨念的五十岁退休。

五十岁的愿望实现了,那么就好好争取至少以自己希望的方式活过六十岁,那么下一个十年就又有了新的起点和期盼。

年纪越大似乎越笃定,越务实了,被困在这生活的牢笼里已经很坦然,很淡定了。

柴米油盐我要,诗情画意也有,如若不能行走于山水间,那么就在方寸天地之间活出独特自己。

祝自己好运连连,来日方长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