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进化的尽头奋勇前进
1
有感而发
村上春树的书,我一向都不愿意错过。唯有《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这一本却迟迟没有拿下,或许被一惊一乍的标题给熏陶惯了,觉得这书名实在是太过平淡。
今年是我开始跑步的第5个年头,我发现对于“跑步”我也有话想要说。每周例行晨跑时,我不再只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总有片时片刻的思绪潜入。“当我谈跑步时 我会谈些什么?”我会谈自己缺乏目标感,年复一年只是蜗速跑着,缺乏“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会谈自己心虚最终抵不过虚荣坚持发圈的纠结?会谈将身体深深沉浸在清晨空气中“吸天地之精华”的异想?会谈谈自以为是的自律?还是刻骨铭心的孤绝感?......思绪杂乱肤浅,每每浅尝辄止,总是不能成型。这时,我便好奇当村上谈跑步时,他会谈些什么?
2
感恩照进生命的每一束光
当一个人将你日思夜想痛苦琢磨而依然零碎的思想,真诚地娓娓地向你细细说来,这无疑是人生中的“大确幸”。这是我在读这本书时油然而生的感慨。我甚至突发奇想,觉得大概冥冥之中,生命的基因赋予了部分人某种特别的因子,这些人带着这些因子分散而居。但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缘由,让他们找到彼此。我庆幸我遇见了他们之中的一部分。那些与我有着小小交集但比我强大千百万倍的人。由于他们,我开始跑步,由于跑步,我读到了村上春树的这本书......生命中的一部分就这样一环扣着一环锁链式地往前伸延,发现自己的世界一点点地被打开。心的一隅有种开阔敞亮感,感恩照进我生命的每一束光,感恩所有的遇见。
3
接受成功者的引领
该以何种心态面对跑在前面的人的背影?上初中时的一幕,这一两年我常常会想起。那是一次50米短跑达标测验,体育老师给我安排了班上跑得最快的女同学陪跑,希望我能顺利达标。我们同时站在起跑线上出发,她飞一般地往前跑去,眼见跟她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想也没想直接跑出了赛道。害怕被比下去,不能接受任何落后和失败,只要发现自己可能要落后便弃赛而逃,不愿意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同行。在相对比自己弱一些的人面前寻找满足感。这种心理因素让我在面对无数人生选择的时候,选了下下策,改变了我的人生际遇,塑造建构成了现在的我。
是什么时候由蒙昧开始一点点清明的呢?应是在开始跑步之后。一次次地被各路大神无情地碾压,在无数次跟倒数第二结伴同行的时候,接纳自己凡庸的水准是自然而然的事,进而确认自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是匹驽马无疑---花费漫长的时间,历经无数次的纠结和争斗,才慢慢提高理解的深度,而等到勉强心领神会的时候,一切已时过境迁。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能顺其自然,只能通过训练来培养集中力,增进耐力,拿这些资质做才华的“代用品”。最聪明者并不是最后的领先者,持续聚焦自己时间与精力的最坚韧者更接近成功。剩下的事便简单多了:丢掉自以为是,全然地接纳自己,持续的自我教育,凭借专注度和韧性,跟紧成功者的步伐,接受他们的引领,勤勉耐劳,不惜体力,日日付出努力,不断精进,超越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
4
持之以恒,不乱节奏
15年刚开始跑步的时候,积极冒进,恨不得天天去跑,那一年也是累计跑量最多的一年。至到17年,膝盖受伤,休养了半年。然后改为隔天跑一次,之后就一直按照这个节奏去跑。只要天气状况允许,到了该跑步的那天早上,自然而然地换上衣服穿上跑鞋便溜出门去。冬天的早上,四周万籁俱寂,楼上零星有几户亮着灯,专心地做着跑前拉伸,让我将因黑暗而感到的忐忑不安,逼进心里的一处小小的角落。想偷懒的时候总是有的,偷懒得逞的时候也是有的。但每次得逞后没有喜悦,只有深深地自责“下次决不可以再这样”。“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要让惯性的轮子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非得持之以恒不可。何等小心翼翼也不为过。
5
跑步是一种修行
怀着宁静恒常的心,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全副身心去跑,忘掉自我,感觉自己与万物合一,我想,这就是一种修行---接受各种客观限制,在限制下找到自己的道路,全神贯注于手边的事,好好做它,倾尽全力去做而又不带有得失心,当一团熊熊燃烧的篝火,把自己彻底烧干净,除了灰烬不留下任何痕迹。这不仅是跑步应有的态度,也是日常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必须有的态度。每一次当我全身心地将自己完全沉浸在清晨弥漫着各种花香的空气中时,我明白,无论是这次跑步,还是我人生的旅程,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进化的尽头”。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着进化的尽头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