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不够,情商来凑。这是一波什么样的操作?
我相信,智商不够情商来凑,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它只告诉了我们方向,却没有告诉我们方法。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操作手法呢?你会不会把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一个总是帮助他人、有很多朋友的人,判定为情商高?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也可以有很多朋友,因为他会通过不停的讨好和忍让来获取友情。另外不可否认的是,情商高的人能感受和顾及他人的情绪。可这些是高情商的全部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情商到底是什么?我总结了一下,情商包括一下四个维度。
1. 认识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
2. 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
3. 使用自己对情绪的掌控能力与他人交往;
4. 管理自己的情绪。
其实,一直以来关于情商,我的认知充其量就只有以上的四个维度里的第三点。仿佛身边的朋友对情商的看法也比较偏向于认为,情商是跟我们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有关,不知道原来情商的培养是从自我情绪的认知开始的。我也是后来看了一些教育启蒙的书才真正的了解到,毕竟我也是个当妈的人了,要为自己生的人负责嘛!在这里我抛砖引玉一下,跟一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关于认知自己的情绪,很多人都有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身边总会出现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的人,有可能我们自己就是这样,如果你问他:“你怎么了?”得到的回答常常是:“不知道,就是郁闷,烦,提不起精神。”这类人从小缺少情商的培养,跟我们从小不被正确的引导有关。小的时候,我们听了很多:要笑,不能哭;再哭,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不是跟你说了,等妈妈下班了之后就来幼儿园接你吗?等等。我们的“好情绪”总是会被看到,而我们的“坏情绪”总是被忽略,甚至是被剥夺。所以,我们能比较自然地说出:我今天很开心、快乐、幸福。却很难表达出:我今天有些失落、不安、烦躁、害怕、恐惧……
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对情绪的认知越彻底越能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自己。如果我们跟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看到我们自己的需要,并与自己和解,这样我们才能好好地跟他人相处。我们越是向内了解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觉察到外在的别人的情绪。因为一个人内心有什么,他才能看到什么。这不仅适用于我们自己,也能帮助我们看见他人的需要。这样才能让我们水到渠成的从四个维度提高我们的情商。育人先育己,父母们首先学会自我情绪管理,是养成高情商孩子的前提。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了解自己的情绪呢?我想是那一份觉察,因为很有可能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如果我们都能带着这份觉察去生活,我想慢慢的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可以从用写心情日记开始,用日记帮助我复盘一下,记录清楚三个方面的内容:
1. [endif]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2. [endif]当时我的心理变化是怎么样的?
3. [endif]我最终爆发时发生了什么?
举个例子,我这个新手妈妈在哄孩子睡觉这方面比较容易急躁。这个时候我不只是写:“今天宝宝不好好睡觉,所以我吼她了。”而是写:“这两天孩子的睡眠没有规律,睡着了一会就醒了,然后又要花很长时间哄她睡,哄了很久还没有睡着的时候,我的耐心就被消耗光了,我就吼她了。”一开始这么写是比较困难,但一定要坚持,因为如果你觉得很难,那恰恰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察觉能力很弱。最后带着觉醒去想,如何做可以避免情绪崩溃。这样的刻意练习之后,你就可以预见到那些让你情绪的崩溃的天敌,到时候你就可以拿出你修得的“仙剑”,御风而行。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怎么跟孩子一起开始这一场特别的旅行。
首先我们要带着孩子一起,了解各种各样的情绪,看看他们都长什么模样——学会给情绪命名。如果你觉得比较难,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一看关于情绪的绘本,比如《我的感觉系列》。书中对各种情绪的描述都很到位,家长们可以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当我们认可了所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客观的带着孩子认识情绪。因为学会命名情绪,是我们了解自我情绪的第一步。
当孩子的情绪真的来临的时候,家长们要正确的共情,不能为了共情而共情。就好比有些妈妈说:“你好生气,因为你吃不到碗里的面条。”这句话进行了情绪命名(生气),也说了原因,但缺少了真正共情的情绪。试一下:“你好生气,因为你吃不到碗里的面条,需要的话妈妈可以抱抱你,你可以哭,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试一试。”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之后,要带着孩子复盘刚刚的经历,引导孩子如果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应对。好好共情是为了让孩子下一次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知道怎么做。所以,好的共情就是要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平抚他的情绪,最后回顾总结。长此以往可以帮助孩子内化这些父母教他们的方法,当父母没有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也有能力处理眼前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高情商不仅可以用来凑智商,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情绪自由度,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更多美好。
写在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幸拥有一个可以看到你情绪背后的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