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
今天是人民币兑换的第二课时。相对于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个更难一些。前面美元、欧元等对人民币的换算,都是1份量的兑换,而日元和泰铢的兑换,则需要先算出1份量对人民币的汇率,然后再根据这个汇率进行换算。对此,部分学生感觉是有些难度的。其难点主要在于:1.面对100日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不知道要先算出1日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2.换算过程中难以确定用乘法还是除法。
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已经做过尝试,想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去理解和确定乘、除法的应用,并以此来初步感悟换算过程中外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对此,我还特意引导学生将外币和人民币的兑换分类列表,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两者变化及变化中的关系。但课堂上发现,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好像能感受到这其中的变化及关系,但让他们去说和做的时候,却又难以说清楚,更难以借这种关系来解决问题。于是,课堂上就用他们自己想到的方法,把美元,欧元等看作大单位,把人民币看作小单位,然后运用单位换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个方法在当天的第一课时,学生比较好理解,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是在今天这节课,通过计算后发现1日元兑换的是0.0783人民币,于是,有些学生就犯迷糊了,究竟谁是大单位,谁是小单位呢?如果还是把日元当做大单位,在算法上可以继续使用上节课的方法,但明显地看出,日元相对于人民币来讲,并不是大单位。于是,当学生算出1日元可以换算多少人民币后,接下来的一步,又搞不清楚该用哪种方法了。
虽然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交流去理解每一步列式的道理,但仍能感觉到有一部分学生是不太理解的。于是,只能采用之前的方法,先让学生进行一组练习,然后从练习中归纳总结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我并不太喜欢,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方法在提高题目正确率方面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通过两组不同的练习,学生马上就感受并发现了: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时,就要乘进率,将人民币换算成外币时,就要除以进率。有了这样的结论后,学生脸上露出了比较轻松的笑容,原来就这么简单啊,以后再也不用纠结到底用什么方法兑换了。通过课后的 反馈练习,发现学生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可见,任何一种事物、任何一种做法,都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关键是看使用方法的人,如果只是为了正确率,而压缩了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过程,那这样的方法肯定是不可取的。当然,对于今天我的这种做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也不敢妄断,我只是觉得,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接纳学生之间的差异,敢于面对学生间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而针对这些差异去帮助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